-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武帝时期的赵蛇"之谶解析
第25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6月
V01.25 NO.2 JournalofHandan College June20l5
汉武帝时期的 “赵蛇之谶解析
— — 兼论汉代画像中的 “蛇”形象
宋艳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汉武帝太初四年,发生了赵蛇与 邑中蛇群相斗事件,邑中蛇群被斗死。这件事被史家记载下来,含有深刻寓
意 班固将赵蛇之谶与巫蛊之祸相联,认为赵蛇所喻为赵人江充。但仔细研读 汉《书 ·五行志》,班固援引了 《左传》
中的两则有关蛇的故事,我们发现,班固的赵蛇之谶,具有 “微言大义”,他真正所喻的,是赵婕妤于 “尧母门”中所
生儿子弗陵,战胜了汉武帝的其他五子而成为新天子,即汉昭帝。汉代画像中的 “蛇”形象,大多与帝王或神祗相关,
这为 “赵蛇”之谶应指赵婕好及汉昭帝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赵蛇之谶;巫蛊之祸:尧母门
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2015)02.0026.06
收稿 日期:2014.09.15
作者简介:宋艳萍 (1971一),女,山东泗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赵蛇”事件发生于汉武帝太初四年,赵国之蛇将 邑中蛇群斗死。以往学者对此事关注甚少,其实,史家记
载此事有着深刻寓意。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汉画像石,力图对此事的历史背景及其深刻寓意加以解析。
一
、 赵蛇之谶与汉武政治
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开始,蛇似乎与汉代社会有着不解之缘。高祖斩白蛇的故事载于 《汉书 ·高帝纪》中: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日: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今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
“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
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 日: 人“杀吾子。”人 日:妪“子何为见杀?”妪 日: 吾“
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
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 日益畏之。
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延,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
高祖斩自蛇,成为其起义的符谶。所斩之蛇为白帝之子,刘邦成为赤帝之子。刘邦在立为沛公,正式举起反
秦大旗之时,利用了这一符谶,作为得天命的受命之符。因他为赤帝之子,所以旗帜为赤色。班固在 《汉书 ·高
帝纪》中日:“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断‘
蛇著符”,“得天统矣”,正是班固对刘邦斩蛇符谶的肯定和神化。可知,刘邦斩蛇在汉代成为天命的表达。从刘
邦开始,蛇,成为汉代的一种政治符号。
到汉武帝时期,有关 “蛇”的符谶再次出现,那就是太初四年的 “赵蛇”事件。班固在 《汉书》中两次记载
了 “赵蛇”事件。第一次在 《汉书 ·武帝纪》中,记载日:“(太初四年)秋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 邑,与邑中蛇
群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这件事只作为历史事件记载下来。第二次在 《汉书 ·五行志》中,日: “武帝太始四
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事 自赵人江充起。”班固
26
在叙述完赵蛇事件后,马上便引向巫蛊之祸。班固将赵蛇和巫蛊之祸相联,其实是将前者作为后者的符谶。从 《汉
书 ·五行志》看,班固似乎将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江充,赵蛇似乎预示了赵人江充。但仔细研究 汉《书 ·五
行志》,我们发现,班固在分析赵蛇事件之前,援引了 《左传》的两则故事:
左氏传 鲁严公时有内蛇与外蛇斗郑南门中,内蛇死。刘向以为近蛇孽也。先是郑厉公劫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