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史论丛-大学辅助文献.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二千七百年来黄河下游真相的概略分析 姚汉源 自古及今谈黄河治理及下游变迁 的议论和著作汗牛充栋 、 琳琅满 目,已讲得很详细 ,有的分析紬绎也很深入 ,有的也有公 认 的结论 ,大可不必重 复赘述 。可是也还有不少 的史实有争 议 ,不少 的珍贵经验和教训有待进一步发掘 。我们不妨 以平淡 无奇 的观 点分析人人 皆知的记载 ,或许反倒可 以较切实地显示 黄河下游变迁及治理的真相 。 一、下游河道变迁概述 清人叙述下游河道变迁 以六次大改道为纲 ;近代人统计下 游决溢改道达一千五 、六百次 。如实而论 ,一次决溢就是一次 改道 ,之所 以改而复 回者 ,由于人力之挽堵 。因而 ,这种河道 与其说是一条线,不如说是一个面 。决溢统计苦于记载不全, 而堤 防失效之漫流期 ,亦只可说有泛滥 ,而无法记其决溢 。就 实 际情况 说 ,可 以按河 道 行经 区域分 为三 区及 四个 时期 ,即 北流期,东流期、南流期和再回东流期。 所谓北流 ,指黄河下游经今海河流域入渤海 ,与海河水系 混而为 一;东流 ,指 下游 经 古济、漯 流 域 ,后之大清河流域入渤 海;南流,指经淮河流域入黄海 。 (一)北流期  指公元 年 (王莽始建 国三年 )以前 ,上 推可至公元前 年 。其 中有较 明确记载的,在春秋 以后至西 汉末约七百年 ;更早见于 甲骨文及古传说 ,惟 中间有无较大变 迁不得而知 。 见于汉人记载 的黄河变迁 ,最早 的是公元前 年 (周定 王五年 )的所谓第一次大改道 。前此 ,传说 中的禹故道 ,大致 经太行 山东麓,斜 向东北 ,近海段分为多支 , 自今天津 附近入 海 。当时 由于没有大规模 的堤防,河水漫流而下,下游段改道 是不会少 的,总趋势是 向东南摆动 。公元前 年 的一次迁徙 , 详细情况不得而知,一般说应当是变动较大 的,后人 以为 自今 河南北部开始,改道后入海 口向南移 ,大致在今天津 以南 , 沧州 以北。 到战国时, 由于两岸堤防逐渐形成 ,黄河 的 自然游荡漫流 状态开始受到约束 。据汉人说 ,最初 的两岸堤距很宽,在今河 北省境者宽五十里 ,流道仍有摆动余地 。以后与水争地 ,堤距 愈缩愈窄,又多曲折不合理,特别是在今河南北部的一段 。于是 到汉武帝 以后 ,约一百五 、六十年 间,常决溢为灾 。总 的趋 向 是 向东流 ,再 向南流 。其 中有两次南入淮泗 。公元前 至 年 (汉武帝元光三年至元封二年 )的二十三年 间,黄河 自濮 阳 东入 巨野泽 ,入泗至淮 ,是 自然漫流 。西汉时在今河北 、山东 交界一带的黄河尾闾段,常听其 自然分流 。 公元前 年 以后 决溢失修 ,河 流更 向南北 漫衍 。至 公元 年,在魏郡 (今河北省南端)决 口,未堵,水分散漫流 向北 者较原道偏西,接近公元前 年 以前河道 ;向东者接近今大 清河流域 ;向南者入泗通淮 。这种情况延续 了五、六十年 ,到 公元前 年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为止。 (二 )东流期  经过一段分散漫流期后 ,到公元 年王 景治河完工 ,河道 固定东流 (在今黄河道 以北 ,大致平行 )。 直至公元 年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 ),共九百四十八年为东 流期 。 这一时期的黄河下游情况 ,自来多所误解 ,或 以为王景治河 得法 ,因而八百年无河患,或 以为别有原因,亦 同意较安定少 灾 。但稍深入探讨就知道有 问题 。例如王景治河后三十六年 (延平元年, 公元 年 )黄河 即有 决溢记载 。现在 能查到 的 可靠记载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