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建筑艺术的审美探析.pdf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建筑艺术的审美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建筑艺术的审美探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2期 Joum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222011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建筑艺术的审美探析 纪 文 摘要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风土建筑是苗家人 自己创造 的富有 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 。大致可 以分为苗族 民居和公共 设施建筑两个空间部分 苗族建筑艺术视觉上给人 以美感 ,是苗族的 “无字的史书”,有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也蕴舍着生 态和谐之关、功能实用之美和 民族人文之美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 ;建筑艺术 ;审美 中图分类号 :T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999(2011)22-0137—02 作者简介 :纪文 (1986一),男,贵州盘县人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 究生。 收稿 日期 :2011-09-13 苗族是个古老而饱经风霜的民族 .苗族人有着 自己 人 民建筑艺术的终极追求 苗族建筑艺术的自然和谐 深重的历史.他们创造 出了刺绣、银饰、蜡染、建筑、雕 生态之美正是 “现代生态建筑”的取向.也与传统的风 刻、服饰等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贵州黔东南属亚热带 水审美观依山傍水不谋而合 湿润气候带 。降雨丰富。土质肥沃,植被茂密 ,山地居多, 半边 吊脚楼的苗族民居 .是顺应 自然就地取材的 有 “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苗族风土建筑是苗族人 自己 纯木结构的穿斗式建筑 。不用一钉一铆。由于本地特 创造 的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艺术文化之一 .是 产杉木树 .“十八年杉”很是有名。杉木质地坚韧很适 “物态化的审美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合做 民居 .黔东南的苗族村寨都就地取材。新做成的 苗族依山建寨 .依山林择险而居 .故有 “高山苗” 杉木民居是材料的肉质本色.光艳夺 目,散发出木质 的芳香 ,真正达到形 、色 、质的统一 。这些苗家人的 “杉 的说法。苗族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苗族民 木的山歌”,体现了苗家人纯朴 自然的审美意识。民居 居 .另一类是公共建筑 。苗族民居的最大特点是楼面 建筑在空间上 自由组合 .灵活伸缩 .又不失高度的协 层均有部分置于坡坎或与 自然地表相连 .即便有些场 调 .满足了人们 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是尊重 自然 .顺 地并不受地形 的限制也是如此 民居又称为 “半边楼” 应生态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对话 。苗族人聚族而居 .因 或歇 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房 .当然是因为 吊脚楼实 为 “地无三尺平 ”的缘故.当选择不适合耕种的陡坡、 际上只有一半的楼是 吊脚的 苗族 民居平面布置以堂 岩坎等地时.很少大规模地开挖山体平整地基 .因此 屋为中心,并 向两翼展开 ,干阑式半边吊脚楼 。这种建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生态之美呈现为建筑与 自然环境 筑形式充分体现 出苗族人民与土地之间的亲密感情 的和谐 自然 的关系。 “在对待人一建筑一 自然关系的 和血肉联系,以及因势导利 、倚坡筑屋 ,人与家畜兼顾 观念上他们认为首先是共栖共存的关系” 村寨的半 的建筑特点 公共建筑是族人进行 民事民俗活动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