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5 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ppt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5 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5 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2.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第二步: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第三步: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中第10题。 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 这句话的表层含意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意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1.文本审美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运用烘托,彰显人物 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例如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一方面是以乙托甲,但反过来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 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 《定风波》 (1)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而不可一一捉对坐实。例如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中,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的感受;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可以说,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隐约而含蓄的,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而且渗滤出放开眼界、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最终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 2.写作迁移 【角度】 苏东坡一生历尽沉浮,曾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因反对变法,遭人弹劾,被捕下狱,后贬黄州。守旧派执政后,任杭州知州,又提升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但又因为反对守旧派的某些措施,被贬为地方官。后新派上台,贬惠州,直至贬到天涯海角。东坡终身漂泊而不得志,但他始终坚持着对美的追求,并未怨天尤人。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及人生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段。 【示例】 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他想自动离开那是非之地。而其与权力中心总处于不协调地位的政治主张,让他不得不远离权力中心。这苦与痛是双重的,既包括肉体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因为被贬,颠沛流离的生活、物质资料的匮乏、肉体上的苦不言而喻。精神上的痛则来自于人生理想的无法实现。 但他却用超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努力在痛苦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林语堂先生说过“苏轼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融、转化,只有平和与快乐以及自由充盈在他的心中。 他明知自己不会“退隐”,却还要高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真诚地痛苦着,也真诚地愉悦着;他的命运多舛,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他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人。他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应对自己的坎坷人生。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来黄州两年多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无限的向往。“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到周瑜在34岁的时候,便建立了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自己呢,比他大十多岁,却贬谪在这里,没有为国为民做出什么有益的事来,头发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