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洲建筑史0517
所谓“印度化”:印度世界得以成立的原理和由其文化而产生的诸要素,具体的是指如印度教、佛教、农业技术等传播和被接受的状况 最早被印度化国家:扶南 《梵语文献》的都城论:“实利论”第2卷第3章 1 选址 2 形态 3 护城河 4 城墙 5 街道 6 王宫 7 设施和居住地区划 8 神殿(寺院) 印度的建筑世界 在空间上指的是印度次大陆 现在一般称为南亚,包括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 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和 马尔代夫7个国家 在梵语中叫Sindu,希腊语为 Indos,汉语译为身毒、贤豆、 天竺——公元前3世纪时被认为是一个世界 印度的佛教(波罗门教)建筑:窣堵波、石窟、佛塔 印度的印度教建筑:寺院(分南北方) 印度的耆那教:石窟寺院等 印度的伊斯兰教建筑:清真寺、陵墓、经学院等 土著化的印度建筑 传自海外的印度教建筑:以东南亚国家为中心 佛教建筑是指与佛教有关的设施,即与朝拜佛陀的场所、祭祀佛陀诸神的场所、宣讲佛法和修学佛教的场所、普及佛教的场所等有关的必要的建筑物 佛塔(STUPA):收藏舍利和存放遗物用 舍利:佛陀去世后,遗体被火化,祭祀其舍利(遗骨)的塔成为人们朝拜的对象 祭祀舍利的地方是一种墓———窣堵波 梵语中的原意是:高显 A 台基 B 覆钵 C 平头 D 伞竿 E 伞盖 A 台基——位于底部的圆筒形 B 覆钵——台基上的半球形 C 平头——覆钵顶上放置的方盒子 D 伞竿——建在平头上的立杆(伞柄) E 伞盖——伞 梵语中曼陀罗(mandala)意味“圆形的东西” 译为:围绕中心 印度教的成立:公元前2-3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土著的文化要素,演变为一直发展到现代的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由特定的教组创建,而是以《利格经》、《雅哲经》、《萨马经》、《阿萨那经》等圣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印度教是多神教 湿婆(大自在天):主管宇宙的破坏与再生 毗湿奴(遍入天):维持宇宙 婆罗贺摩(大梵天):创造宇宙 组成三神一体 印度寺院位于印度社会的中心 作为礼拜神举行各种仪式的场所、教育的场所、艺术活动的场所等 喻为神圣的洞穴:洞穴是胎内,是神的泊地 样式类型 根据尺寸标准:那格拉(Nagara)式、达罗毗荼(Dravida)式、维萨拉(Vesara)式 根据地域:南方型和北方型 比较:构造的不同、平面装饰等不同 kankali devi temple 墙面的分节,墙面中央凸出的装饰门 埋入圣像的线教(凹形边饰)带来的基石部分装饰化,圆形台座上为圆环形边饰,在其上凹线环绕至上端部 上部结构的建立 表明巡回礼拜的绕道 埃洛拉 埃罗拉石窟 南印度最古老的建筑遗迹:摩诃巴里补罗的“五座拉塔”(Pancha ratha) 货车、马车、战车、山车、寺院 维贾亚拉丘利休瓦拉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