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自社 8.9.10
制作者: 孙晨冉 苏杨畅 王凯艳 (距今约12000-9000年)发现的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 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考古发现,中国至迟在公元前12000年就出现了原始陶器,在中国北方,河北徐水南庄头也发现了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8000年的陶器,据此,可以大体看出,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中国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陶器的制作方法、器表的装饰手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 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制陶技术快速发展,流行泥条盘筑法,满轮修整技术普及,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轮制技术,陶器颜色仍以红色为主,但色泽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灰陶比例逐渐增多,装饰手法多样,黄河流域彩陶流行。 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很快。 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文化范围,包括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诸省,基本上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 早期文化的遗址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广东英德青塘,冠山滑岩洞和广西桂林甑皮岩、马兰嘴山,杯较山、石尾山、海角山等处。以绳纹粗红陶为主要代表,质地较粗松,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纹饰除了绳纹,还有划纹,篦点纹,见齿纹,指甲纹和篮纹等。 晚期文化较早期为丰富,质料种类增加了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纹饰种类增加了颇具特色的几何印纹,绳纹迅速衰落,但大量素面陶依然为主要品种。工艺上仍为手制,器表留有慢轮修整的痕迹,器形也开始变化多样起来。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自治区,四川的陶器文化较为发达,云南、西藏颇有类似,具一定水平,贵州比较零星。云南的白羊村文化多产夹砂褐陶,陶质疏松,胎壁较厚。均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陶工具有陶垫,骨抿、陶支架、石印模等。器形独特,有罐、钵、缸、带流器等,肩、腹部常饰以变化丰富的划纹、绳纹、点线纹、剔刺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印纹(篦齿纹、圆圈纹、斜方格纹)、线纹等。 西藏在建国以后才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化的遗址,主要是粗、细夹砂陶,陶色有红、黑、灰三种,均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手捏法或模制法,制作较粗糙。器形简朴,只有罐、盆、碗、盘等。纹饰种类极少,多为绳纹或几何形划纹。 北方地区的陶器文化,统称为“细石器文化”,它的遗址遍布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甘肃等地,由于陶器的发展受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在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陶器数量和品种都较为丰富多样,在渔猎畜牧经济为主的地区较为稀少寥落。 其早期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小珠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左家山文化,以兴隆洼文化为典型。兴隆洼文化以1982年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命名,此时期的陶器均为手制,只有夹砂陶,陶色主要为灰褐,黄褐,陶质疏松,胎质较厚,火候较低。典型器形为筒形罐,也有钵、罐等。多饰以数种纹饰组成的复合纹,戳印坑点纹等,有交叉纹、网格纹。竖压横排之字形线纹。 中期文化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其陶器种类较多,有夹砂陶和泥质陶,制作较粗糙。泥质陶为红色,多作容器,夹砂陶为深褐色,多作炊煮器。装饰极具特色,有压纹、划纹。附加堆纹和彩绘,以“之”字形线纹尤为突出。器形多样,有盆、钵、罐、瓮等。 晚期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还有北沟文化、阿善文化、纹器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种类分褐、红、灰三种,器形有瓮、罐、尊、器座、钵、豆、盘、猪、狗等头饰、纺轮等。制作粗糙,很不规整。器表多施拍印的菱形细绳纹和斜方格纹,器底有编织纹,其彩陶花纹与大汶口文化颇有相似。 简介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遗址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一带都有发现。遗址的分布范围大、数量多,已经科学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约有100多处,其中发掘面积较大的有陕西西安半坡、华县老官台、临潼姜寨、河南陕县庙底沟、郑州大河村、山西芮城东庄村,河北磁山下潘汪等。据碳-14测定的年代各地仰韶文化遗址的时间约为公园前4000-前2000多年,属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陶器特点 仰韶文化陶器是承袭各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陶器发展而来,但器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其特征是:胎质比较纯净、细腻,陶泥经过淘洗,表面磨制光滑,虽以手制为主,但已出现慢轮修正迹象。火候一般较高,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琴俱亡2015上课课件.ppt
- 人际关系中的黄金定律.ppt
- 人防实施建议书.doc
- 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专题复习).ppt
- 人际关系概述和课堂人际关系结构.ppt
- 人际几交往的心理效应.ppt
- 亿以内数位顺序表.ppt
-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ppt
- 什么是细胞营养医.ppt.ppt
-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ppt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通关题库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 2025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带答案.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预测复习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常见诈骗情形识别试卷.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预测复习含答案详解(A卷).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试题及答案详解【最新】.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试题预测试卷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无人机航拍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