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学”字的词义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中“学”字的词义内涵

《论语》“学”的阐释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2008级 王菁 指导老师 闫梦月 摘要:本文从两大方面阐释“学”,第一方面是“学”的基本涵义,另一方面则是结合《论语》、儒家思想从内容、方法、目的来谈论“学”,结合“内圣外王”的思想来进一步分析“学与仕”、“学与仁”的关系。孔子的“学”是多元化的,不仅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Abstract: From two major aspects of this article to explain learning, the first aspect is learning the basic meaning, the other hand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Analects and Confucius thought from the contents, methods, aims to talk about learning. Combination of “Sageliness Within and Kingliness Without mind for further analysis learning and official? , learning and benevolence Key words:Analects of Confucius; learning; official; internal holy; external king 引言 《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学”在论语中多次出现,《说文解字》对于“学”的解释是:“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臼聲。 篆文斆省。”[2]朱子曾曰:“學之爲言效也。”而在《论语》中“学”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动词,多译为“学习”。例如开篇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等等,在《论语》中“学”字译为“学习”讲的比比皆是。而甚者,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3],“学”还有意译为“读书”的,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有意译为“研究”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而作为第二大类的“学”,就是将其作为名词来解释,主要就是译为“学问”、“所学的”或“做学问的人”,例如“学则不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等,都是作为名词“学问”来说的。 (二)“学”与“教” “学”与“教”本为一字,“学”古文“教”也,而后逐渐一分为二。“教”在《说文》中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屬皆从教”,“上所施”为教,“下所效”为学。《玉篇·子部》曰:“学,受教也。”[4]“教”与“学”本为一字,而后却逐渐演变为一组反义词,正如《礼记·学记》所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周代教育中,小学本指学习六艺和六仪中写到:“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洒扫应对进退”在今天就是指一些基本的礼节,例如做家务、迎送客人之类的礼仪。而“礼乐射御书数”则是古人必学的礼节、音乐、射箭之术、驾驭之术、书画、算法等基本知识。而“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孔子虽没明确提出其“内圣外王之道”,但在《论语》中的多出谈话,已表现出了其“内圣外王”的主张。对内修己,孔子提倡“仁人”,提出“为仁由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单在《论语》中孔子就曾多次提到“仁”。那何谓“仁”也?《论语》中说道:“刚、毅、木、讷近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欲仁,斯仁至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