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凝式机组抽汽制冷效率分析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抽凝式机组抽汽制冷效率分析2

中国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学术会议 编号:A-05018 抽凝式机组抽汽制冷效率分析 卢玫 王刚 徐伟中 李凌 杨茉 (上海理工大学热工程研究所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200093) Tel: 021 E-mail: rose_luu@citiz.net 摘 要: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出发,分析供热机组采用不同型式制冷机时在不同抽汽压力下单位质量抽汽制冷及抽汽继续发电制冷的能量利用情况,在系统抽汽制冷效率基础上定义抽汽制冷收益效率。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电压缩式制冷而言,在抽汽压力较低时,热水型、单效型制冷机组具有节能效果;抽汽压力较高时,双效型制冷机组具有节能效果。就具有节能效果的抽汽压力范围而言,热水型机组的压力范围很小,单效型机组的压力范围较大,双效型机组的压力范围最大。就供热机组参数而言,高参数机组抽汽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节能性优于中参数机组,且适用的抽汽压力范围也大于中参数机组。 关键词: 热电冷联供, 抽汽制冷效率, 抽汽制冷收益效率 1 引言 在我国北方大中城市中几乎都有热电厂,除发电以外还提供用户生活热水、采暖、工业用汽等。由于采暖热负荷集中在冬季,冬季热电比大,热电厂在满热负荷下运行,致使效率较高[1];而夏季供热机组热负荷减少导致机组常在低负荷下运行,甚至停运,机组效率降低,发电、供热成本增加。夏季利用供热机组的抽汽或背压排汽来驱动吸收制冷机,实现热电冷联供可以解决热电机组的低效运行,但其是否真正节能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对热电冷联供系统是否节能的分析大多从能量平衡角度出发进行论述[2]。本文则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出发,以供热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单位质量抽汽制冷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分析单位质量抽汽制冷效率和单位质量(抽汽)收益效率,并与单位质量抽汽返回作功驱动电压缩制冷进行比较,以判断采用不同型式吸收式制冷机时的联供系统相对电压缩制冷联供系统节能条件。 2 热电冷联供系统 表1 高中参数供热机组参数 额定功率 50MW 100MW 初蒸汽压力Po MPa 初蒸汽温度to ℃ 排汽压力Pn MPa 排气温度tn ℃ 3.432 435 0.0059 35.8 8.82 535 0.005 32.9 选取高、中参数两种供热机组和不同制冷型式的制冷机组成热电冷联供系统(图1、图2、图3所示)。高、中两种参数的供热机组都是以抽汽形式对外供热,热力参数如表1所示。制冷终端设备分别选用电压缩制冷机,热水型、 表2 各制冷机参数 电压缩机组 蒸汽双效机组 蒸汽单效机组 热水型机组 型号 制冷功率KW 热源进/出参数 COP KA20 1163 3.34 FG-32H 1167 0.4MPa 1.23 16JH-036 1196 0.15MPa 0.78 LCC-41c 1178 88℃/83℃ 0.7 蒸汽单效型和蒸汽双效型吸收式制冷机等四种不同的制冷机,机组型号和参数如表2所示。不同型式制冷机的冷媒水进出口温度均为12℃/7℃,制冷功率近似相同;蒸汽型吸收制冷机组蒸汽需在制冷机组的额定参数范围内制冷,当热源蒸汽过热度超过额定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15℃时,采用机组稳定运行情况下从制冷机返回的冷凝水对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减温减压处理[3];换热器出口温差取10℃。 3 单位质量抽汽制冷效率分析 从联产制冷机组抽汽特性规律出发,建立单位质量抽汽制冷效率方程,通过对抽汽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效率与抽汽在汽轮机内继续膨胀做功驱动压缩制冷机制冷效率比较,分析采用吸收式制冷机的联产系统是否节能。假定热电冷联产系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环境温度取30℃。 在建立抽汽制冷效率方程之前,首先建立抽汽制冷效率方程中的制冷机效率方程。 3.1 制冷机的效率方程 制冷机的效率定义为制冷机的输出与输入之比。不同型式的制冷机,其效率的表达式也不相同[4]。在输入组成中,由于溶液泵与冷却风机的耗功占很小部分,且选用制冷机型的这部分值较为接近,为简化计算,忽略各制冷机溶液泵功和冷却风机的耗功。这样电压缩制冷机的输入为压缩机耗电功,吸收式制冷机的输入为热量。 3.1.1 压缩制冷机效率方程: (1) 式中(kJ)、(kJ)、(kJ)分别为制冷机输出(即冷量)、输入、制冷耗功,冷媒水平均温度, (K)、(K)分别为冷媒水的进、出口温度,Qc(kJ)为制冷量,这里忽略了冷媒水流动阻力引起的压力变化对输出的影响。 3.1.2 蒸汽型吸收式制冷机效率方程: (2) 式中(kJ)、(K)分别为蒸汽型制冷机输入、制冷机供热蒸汽平均温度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