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比较

孔子: 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时期。 当时社会政治纷 乱,王权倾颓, 诸侯势盛,各阶级之间剧烈变动,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由兴盛繁荣走向腐败衰落的时期。 希腊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产生危机,没有普遍的公共伦理标准,人性普遍堕落,社会中缺乏对美德的判断和追求。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孔子继承了西周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现实主义思想,而持有强烈的现世情怀。 在孔子看来,生的问题和人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时,是没有必要去谈论“鬼神”和“死”之类的问题的。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们致力于说明宇宙和大自然的统一基础,很少涉及到人自身的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首先弄清人事问题是绝对重要和必要的。 “完全不顾人事,而对上天的事物加以猜测,是不是认为自己在做本分的工作?” 。 智者学派又走向了极端。 (一)德育地位的比较 (二)德育目标的比较 (三)德育内容的比较 (四)德育方法的比较 孔子把士分为三个等级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如君命。”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他认为: 外在的善无助于美德的形成。 身体的善即健康的身体是有助于灵魂的改善和智慧、道德的发展。 精神的善有助于智慧的发展和道德形成,是促进人自身和谐的关键。 道德教育目标的比较 相同点——崇高的道德理想 不同点——仁”的道德实践与“善”理论认识 “仁”: 孝悌----仁的基础 忠-----处理君臣关系的准则 爱人----仁的核心 复礼----仁的形式 2、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内容 “善是最高的真理” “美德即知识” “德性可教和回忆学说” “无人自愿为恶” 善是自由、自制、自主。 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一个人自主地自制而获得从事善的自由,而能够自主就是智慧,就是健全的理智。 他说:“智慧是最大的美德,不能自制就使智慧和人远离,并且驱使人走到相反的方向去。” 美德即知识 美德,不仅指人的优良品质,也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的本性。苏格拉底将人的所有优秀善良的品质,诸如 自制、正义、智慧、勇敢、友爱、虔诚等,都称为人的美德(德行)。 首先,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其次,勇敢是善于应付危险。 勇敢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高尚的品德,但是只有和智慧结合的坚韧才是高尚的,愚昧的坚韧只不过是顽固,是有害的恶。 再次,友爱以善为根据。 “人们天性有友爱的性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 最后,美德具有整体性。 苏格拉底和尤苏戴莫斯的对话 苏:“请告诉我虔诚是一种什么样的事情呢?” 尤:“当然是最美好的事情。” 苏:“你能说出什么样的人是虔诚的人吗?” 尤:“我以为就是那种敬神的人。”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和虔诚是相互关联的,而智慧和自制是同一个东西,勇敢也出自智慧,一切美德都和智慧相关,总是表现为善。 4、“无人自愿为恶” 这里所谓的恶,苏格拉底用的是动词,其基本意义是“欺骗”、“说谎”,与危害破坏对应起来用,就有“犯错误”、“错了”的意义。 因此,这个命题的经验方面的含义就是: “没有人故意危害自己”,“人往好处走”。 “因此,没有人自愿趋恶,或者接受他认为是坏的(结果),趋恶避善事不合人的天性的。”-----《普罗泰哥拉斯》 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在知识与情感之间,孔子与苏格拉底有不同的选择。 孔子------重仁轻智的倾向,强调人的仁德、情感的培养。 苏格拉底------崇尚智慧、知识,强调对人、对事、对善德的真知。 (四)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 通达道德理想之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基本的意思即执守中道,这是一种基本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它告诫人们思考问题时必须全面,反对片面、走极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做到无过无不及。 1立志有恒 2安贫乐道 3推己及人 4克己内省 5改过迁善 6言行一致 在孔子的悉心教诲下,以莽撞 “好勇”、“兼人”闻名的子路却能做“闻过则喜”,具备大禹那种“闻善言则拜”的虚怀若谷的胸襟。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方法 通达至善的理性原则----认识你自己 自知无知乃一切真知之始。 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是无知的,而神才是全知的,人才可能由无知到知,进而至真知,找到通向至善之路的入口。 道德方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