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18文言虚词例释
常见18个文言虚词例释
一、而
(1)用作连词。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⑥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3)复音虚词“而已”,语气助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二、何
(1)用作疑问代词。
①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用作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①“何如”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乎
(1)助词。
①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②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⑤用在句中,表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⑥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介词,相当于“于”
①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表比较。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四、乃
(1)用作副词。
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②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a.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刺客列传》)
WWW.五、其
(1)用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a.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刺客列传》)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师说》)
b.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廉颇蔺相如列传》)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方其……而东也”作状语)(《赤壁赋》)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a.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