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习俗及社会文化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习俗及社会文化演变

古代习俗及社会文化演变作者:王志学 刘燕 单位:安徽大学 一引言 习俗即习惯风俗,习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意味着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1]可以认为,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2]。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辞海》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文化”作出了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3]。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4]。从习俗与文化的含义可以得出,习俗经过历史的洗礼便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而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出现的缠足,经过历史的变迁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进而发展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必然起到一定促进或阻碍作用。笔者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足”被缠裹而无法生长,成为“三寸金莲”,阻碍了人日常生活最基本动作行走,从而使下肢肌肉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必然会影响到人的体质。人无法行走或行走不便,将对参与运动的形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相应文化将产生什么作用,正是笔者所要探寻的问题。 二中国古代缠足习俗的历史演进 缠足起源之说。缠足的起始时代,历来有南北朝、唐代和五代三种说法,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时期。查阅文献资料得知,在唐代及其以前就有描写“小脚”之美的诗句,但不能充分说明其“小脚”是经过缠绕所致,多数学者都引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南村缀耕录》和清人余怀作《妇人鞋袜辩》中的记载以证明其起源。陶宗仪在《南村缀耕录缠足》卷十中记载“惟道山新闻云,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做金莲,高六尺饰,饰以宝物细带璎珞,莲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蠛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因窅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次知扎脚自五代以来方为之[5]。”清人余怀作《妇人鞋袜辩》写到:“考之缠足,起于南唐李后主。后主有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絅带缨络,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迥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多效之,此缠足所自始也[6]”。两种记载大体相同,因此,五代十国的南唐被认为是缠足的起始时期。“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最初只是出现在上层社会缠足,逐渐被下层社会的人们所接受,苏东坡咏缠足的《菩萨蛮》说“偷立宫样稳”,也就是说人们效仿宫中女子的缠束方式、鞋履式样,这样由宋至清,缠足逐渐的发展至兴盛。 唐宋时期缠足状况。根据对缠足起源的考证得知,唐代女子是不缠足的。关于宋代的缠足,在现存资料中有较多文字记载。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缠足》卷十记载“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熙宁、元丰(1068~1085北宋中晚期)以前人犹为者少”;《宋史五行志》卷六十五说:“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名快上马[7]”;北宋徐积(1028-1103)《咏蔡家妇》词云:“但知勒四支,不知裹两足”,这些记载证明了北宋已经出现缠足,但并不是人人皆知,人人为之。福州出土的南宋黄昇墓,墓志铭上记载黄昇死时17岁,出土时脚上缠有长210厘米、宽9厘米脚布,墓中有6双鞋子,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浙江衢州南宋儒家学者史绳祖墓中,出土了一双史氏前妻罗双双的银制弓鞋,鞋长14厘米,宽4.5厘米,高6.7厘米[8]。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北宋的女子缠足较少,南宋的缠足仅仅是把女子的脚缠裹成纤直状,与明清时期的“三寸金莲”具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此时的缠足仅在有闲阶层中出现较为普遍,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较少缠足。明清时期缠足状况。明代有关缠足的记载在诗词和小说中均有记载。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曾云:“双足弓小,五尺童子都知艳羡。”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时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子项配偶,不与良民通婚姻[9]”。显示了此时缠足成为区分等级贵贱的标志,缠足为贵,不缠为贱,自然就促使人们向往和追求。明末时期,发生了一件关于缠足的极悲惨事件,彭遵泗《蜀碧》记载:“张献忠据蜀时,偶染疟疾,对天曰:“疾愈当贡朝天蜡烛二盘。”众不解也。比疾起,令斫妇女小足堆积两峰,将焚之,必欲以最窄者置于上,遍斩无当意者,忽见己之妾足最窄,遂斫之,溉以油燃之,其臭达天,献为乐[10]。”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缠足女子如此之多。陕西地区在明代已经出现了“小脚会”,每年定期举行“赛脚”,比赛获胜的小脚女人得到奖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