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中德育思索
古代文学中德育思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义之邦,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与道德传统,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以抵御一切腐朽反动思潮的侵蚀,从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灵魂。除德育教育的其他形式外,中国古代文学也肩负着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任。
一、德育及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什么是德育呢?“德育,是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便培养起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品德的活动”。①中国古代文学含有爱国爱民,“整体为上”、“和谐仁爱”、“人伦纲常”、“崇德修身”、“修养践履”等丰富的德育内容,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完全可以凭借其学科特点,努力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文道结合,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同时,生动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标。
二、努力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德育因素
(一)发掘爱国爱民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使中华民族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使我国繁荣富强的伟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的道德原则使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篇章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屈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上下而求索”、“奔走以先后”②,不顾个人的福祸荣辱,始终为祖国的生存和富强而斗争,虽死而不悔。白居易“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③,关心民生疾苦,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④,他振奋民族精神,痛击英国侵略者,即使遭受打击流放也无怨无悔。他们爱国、爱民,坚持远大的理想,面对黑暗势力的迫害打击,始终坚持坚贞的节操和正直的品德,这无疑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二)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动乱,有过分裂,有过不义之战,但也有悠久的整体为上的道德传统,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勇于承认错误,“肉袒负荆”⑤,登门谢罪,都能抛开私利和嫌隙,以大局为重。苏武“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在羁留匈奴十九年的艰苦环境中,坚贞不屈地保持民族气节。商人弦高发觉秦军欲偷袭郑国,一方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报信,一方面机智地以郑国使者的身份,前往稿劳秦军,迫使秦军放弃了此次行动,他的行为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光荣传统。努力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中以小我成全大我,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维护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的德育因素,对于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仍有现实的意义。
(三)发掘崇德修身因素,加强道德情操教育崇德重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高尚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⑦,强调“君子谋道不谋食”,⑧,毅然宣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⑨,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了自我完善。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我所欲也,义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了不为外物所诱惑,所屈服,在利与义、生与死冲突的情况下,作为与禽兽有别的万物灵长,该做出怎样正确的选择。司马迁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超人的毅力,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匡世之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学遗产。文天祥“为严将军头,为秸侍中血;为张唯阳血,为颜常山舌”,。,英勇不屈,凛然赴义。他们崇德重义,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唱出一首首人间正气歌,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
(四)发掘仁爱和谐因素,加强团结互助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弥漫着仁爱和谐之光,显示了人类的美好关系。孔子说“仁者,爱人,,O,孟子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于和平共处,和谐互爱的向往。北宗张载在《西铭》中要求,用仁爱精神看待普天下的百姓和万事万物,那么,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友好伙伴,每个人都应视全国的同胞为手足,泛爱万物,与天地同体,以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创造温情脉脉的仁爱世界。努力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仁爱和谐、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维护统一等积极因素,对于培养学生树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共产主义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五)发掘人伦纲常因素,加强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与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强调在家庭中不同关系的人应该遵守的义务,应该扮演的角色。《尚书》提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气从《颜氏家训》、《袁氏示范》、《曾文正公家书》到散见于古代文学史中的各种文体,为后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的“家教”遗产。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弟》等作品歌颂了人民群众拾金不昧、扶弱济危等高贵品德;《羊角哀舍命全交》、《范巨卿鸡黍生死交》等作品颂扬了一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