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哥特因子对英美文学风格影响
哥特因子对英美文学风格影响本文作者:王婷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在发表《奥特兰托城堡》之后被称为哥特风格文学风格的鼻祖,开创了早期的古典哥特式的小说模式。这种哥特风格的传统随后一直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延续下来。哥特式小说宣扬人类情感中极端、暴虐、神秘、超自然、颓废、阴郁、厄运和死亡,通常运用家族诅咒、神秘建筑、悬疑案件、宿命等作为卖点,具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在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哥特式”由来及其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
(一)“哥特式”由来
哥特式小说最初出现的时候,并不被评论界普遍认可。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带着对古典时代的向往,对处于古典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这个被称之为中世纪的阶段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否定。哥特最早期是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作为攻入罗马杀烧抢掠的一个国家,哥特以“野蛮”和“粗野”的形象深入人心。意大利人因为记恨哥特人摧毁了属于他们辉煌文明的罗马帝国,因此将中世纪称之为“哥特时期”(Gothic)。哥特式文学更因霍勒斯在《奥特兰托城堡》序言中“哥特式小说”的定位备受当时西方文艺评论界的争议与质疑,认为“哥特式”有违“小说”的严肃、讽喻、理性以及科学等思想基调。当时,小说作为现代新词,在启蒙运动背景下追求的主题思想是“理性”和“科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理查逊的《帕梅拉》。随着哥特式文学发展,人们发现“哥特式”和“小说”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矛盾,霍勒斯也曾经在序言中表明自己创作《奥特兰托城堡》的目的是为了实验性地融合两种文学式样。
(二)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
哥特式作品故事通常有以下几种来源:(1)日耳曼民族中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传说。(2)文艺复兴时期兴盛的戏剧作品。其中世俗剧作家们创作的“复仇剧”因为充斥着暴力、阴谋与凶杀,甚至鬼魂等元素而影响深远。(3)《圣经》或者基督教的传说。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如恶魔、流浪的犹太人、恶棍英雄等都可以在《圣经》之中找到原型。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
(一)哥特式背景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神秘和诡异
哥特式小说背景通常设置在封闭场所,并极力渲染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哥特(GOTH)也被用来表达一种建筑风格耸立玲珑的顶尖,石壁很厚重、窗户通常很狭窄、彩色玻璃、圣经故事彩绘、内部幽暗、地道阴森,有些城堡或者教堂还存在地下藏尸所。哥特式小说的场景设置通常都会选择和哥特风格建筑相关联的地点。其背景设置如下:暮气低沉的墓穴、幽静封闭的地下室、昏暗阴影晃动的阁楼、气流浑浊的地下通道、天气诡异的荒原、弥乱的异国情调、残破坍塌的城垣或者古堡、迷宫一样的长廊和无限旋转的楼梯、月高天黑的午夜时分、超自然力量或者魔法、烛光摇曳下的血腥、谋杀等恐怖事件。这种场景设置的传统可以增加作品的神秘和诡异,在英美文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很多一流的文学作品都在故事时代背景的设置中含有哥特因子。比如:《呼啸山庄》虽然改变了原有故事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是作者出于烘托气氛和铺垫故事情节考虑,仍然在剧情中保留了历时“1500这样一个年份”的山庄,并加入一望无际且晦暗的荒原这一“哥特因子”,这个设置更是给这个“窗子狭窄”“墙壁厚重”“古怪石刻”的山庄创造了一个因缺少光线渲染而成的阴森和昏暗的氛围。
(二)哥特式人物恶与善的交织提升了任务的丰富性
哥特式因子在英美文学中表达了一种对理性和新古典主义主流地位的叛逆,追求颠覆性和边缘性。因此,它的人物和情节通常都潜伏着恐惧和冲动的情绪底色,通过魔鬼、神秘的古堡、阴郁的荒原、窒息压抑的地下室等解释人们灵魂深处隐藏的邪恶的一面。主人公通常都具有曲折离奇神秘的身世、特异的外表、扭曲的心灵,主人公经历的一切都伴随着死亡,黑暗势力如影随形,充满了怪异、神秘、矛盾和恐怖的特征。具有哥特因子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兼具邪魅和诱惑、残酷和敏感、冲动或脆弱,作者极尽所能地想要彰显人性深处的隐秘的黑暗面,以期达到恐惧和共鸣。通过哥特因子在人物塑造中的巧妙运用,能够丰富英美文学作品的戏剧张力。对于小说中的这种“恶棍英雄”形象,读者是既憎恶他们,却又不自觉地为他们所吸引。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因为读者容易对这类形象产生一种特殊的共鸣,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特征,如进攻性、压迫性和毁灭欲恰恰是读者潜意识的体现,是读者分裂人格中的另一半。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那些被抑制的欲望以另一种形式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又扩展了读者的生活体验。有评论曾指出,“哥特式小说是关于梦魇的文学。潜意识是梦境的基本元素。它表现了恐惧慌乱和冲动。它的题材大都来自传说、神话和作者自身的潜意识体验等,魔鬼、疯癫的僧倡、神秘的城堡、悬崖峭壁等是其基本意象,目的是要揭示人们头脑中所隐藏的邪恶的一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