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创作想象和灵感
文学创作想象和灵感
陆机的《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解决了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根本性问题,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刘勰在认真研读陆机等前人文学理论创作的基础上,写成了《神思》篇,该篇属《文心雕龙》中的第二十六篇,是刘勰的创作论的经典篇章,也是他创作论的总纲。在《文赋》与《神思》中都提到了作家创作心理的过程,很好地描述了这种心理创作的轨迹。这种轨迹我们亦可也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剖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表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1](p250)陆机的《文赋》中提出了“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开始作者比喻那种影像,眼前的情景,象初出的朝阳愈见鲜明,描写的物象,也愈见清晰不断涌现。后来作者指出在朝夕之际,在须臾之间,万事万物尽显眼前。此时,出现在作者脑海中的便是一种表象。在《神思》篇的开头也这样写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对于一个身在江湖的人而言,“魏阙”并不在眼前,却一直出现在脑海之中,这便是心理表象在隐士脑海中的体现。表象的出现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具有任意性。从《神思》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认为隐者心中出现“魏阙”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所限,而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的。再如“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指出表象可以包天地万象,通上下古今。则更能说明表象的不受限性。而心理学中的表象也分为多种类型,如视学表象,即视觉感受器接收的刺激保存在脑中的形象。听觉表象,即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形象。想象表象,即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新形象。在《神思》中“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则属于视觉表象“,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则属于听觉表象。在陆机《文赋》中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则属于想象表象。
随着表象的丰富,想象也逐渐形成,“想象即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p259)。陆机的《文赋》中提出了想象是层层阐述,由隐至显,或者步步深入,从易到难的过程,即文中所提到的“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最终“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指这一过程。刘勰的《神思》中提出的“神居胸臆”则是想象形成。并且他进一步指出了“志气”与“辞令”统师和疏导想象的重要性。对于想象而言,“志气统其关键”是指想象需要“志气”来统帅。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随着外在事物顺着耳目不断地丰富想象,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达出来,这时“辞令”对于一个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它被刘勰称之为“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指出表达功能活跃,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出来。反之,如果“关键将塞,则神有遯心”,如果表达功能不强,那么就很难描摹事物。
随着想象的丰富,最终产生灵感,“灵感即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现象”[3](p265)。灵感的出现是偶然的,偶然的出现有着必然的基础。它并不是一种凭空想象,而是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这种积累正如陆机所言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在天地之间感受天地的变化,在古籍中陶治自己的情怀。亦如刘勰的提到的“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在“虚静”的环境中,在“运斤”之间达到一种质变。灵感来时“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灵感来时才思不可遏制。
亦如陆机在《文赋》中描写的“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指出了灵感来时不能阻拦的,去了也是无法挽留的。陆机认为灵感“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指出了灵感的难以自控性。灵感来时下笔成文,不费力气,即文中所言的“操觚以率尔”。
灵感去时,文思渺茫,即文中所言的”含毫而邈然”。刘勰在《神思》中进一步了指出了对于灵感而言,积累材料是很重要的,表达的技巧是很关键的,即是他所讲的“博练”。相反,他又指出“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可见,灵感的出现不是一个顺顺当当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能形在的思想之花,有了这种灵感,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表达出来,便很难让思想化为文字。刘勰则指出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即“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也就是说只有见识广博,才能补救知识的馈贫,只有中心一贯,才能解决文章的杂乱无章。
在文章的创作中,灵感即便出现,想要完全表露出来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第一,个人天赋。有些人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