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元曲思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史上元曲思索

文学史上元曲思索 在中国缤纷多彩的文学花坛中,元曲虽然不及宛如牡丹的唐诗那样耀眼夺目,艳丽高贵,也没有宋词好似百合的清新怡人,超凡脱俗。但是它依然有着自己的傲然不群,幽香迫人,就好似一朵迎雪吐艳的梅花。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其实这不仅仅是根据这三种文学体裁的历史年代来说的,更是按照它们的成就以及地位来说的。那么为什么,元曲的魅力和成就远远不如“唐诗”和“宋词”呢?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在“唐诗”和“宋词”这两种如同不可逾越,只能仰望的两座高山式的文学体裁面前,元曲(此处指散曲)很难再有青出于蓝的发展希望,更没有胜于蓝的超越可能。 王安石曾经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王安石有过目不忘之能,学富五车之才,经天纬地之智,就连苏轼在心里都是对他的才华钦佩万分,这样一个人都认为唐诗的成就可望而不可及,其他文体恐怕再无超越之可能。元代那些屈指可数的才子所拥有的创作空间就可想而知了。 宋词的成就虽然也是难以逾越,但毕竟是较为新兴的文学体裁,只经历了不到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像唐诗那样积累了自汉魏以来六百余年的丰富和发展。元代的才子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些模仿、发展、创新的空间的。 由此,类似于宋词的一种文学体裁元曲诞生了。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代的散曲就是由宋词而演变过来的。 二,“唐诗”和“宋词”都有着空前绝后良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唐朝国力强盛,文化艺术灿烂,文人、诗人社会地位极高。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至顶峰,娱乐活动丰富,文人地位也相对较高)使其发展并获得巨大成就。 然而,不幸的是,元曲却没有那样得天独厚的社会背景。元代在蒙古族的专治下,崇尚武力,注重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民生凋敝。 更何况,汉族文人受到极大地歧视和打击。正所谓:“八娼九儒十丐”,可见文人社会地位之低下。这样一来,元代文人个人才华和创作空间从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元曲大家的凤毛麟角,元曲作品的寥寥无几。元曲的文学成就更不消说,怎能及唐诗宋词的十分之一。有明确记载并且收录的唐诗大约有五万余首,诗人近二千多位。宋词也有二万余的数量,一千多位的词人。这样的成就,元曲只能望之兴叹了。 三,“唐诗”和“宋词”的艺术魅力已臻绝境(唐诗韵律完美、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意境超绝;宋词言辞优美、音律婉转、沁人心脾)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难以与二者一较长短。更何况“元曲”是在继承宋词文学形式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人间的种种凄惨、道德的种种沦丧的历史环境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限制了作品主旨的广泛性,降低了作品立意的美妙性。元曲的“十七宫调”中除了“道宫唱:飘逸清幽;仙吕宫唱:清新绵邈;双调唱:健捷激袅”以外,其余的全是悲楚凄凉,忧郁沉重的主旨。再看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马致远的《秋思》,以及其他著名文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这种叹惋人生、感伤世间、痛斥黑暗的感情为基调的。 这怎么比得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超凡境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博大胸襟,“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的美妙意境。 另外,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当然,元杂剧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散曲更具艺术魅力和文学成就。但是,元杂剧更接近于“戏曲”,剧本创作尚可划归到“文学”一类,与其他文学体裁进行比较。然而,元杂剧的表现形式过于局限化,只限于剧院、剧场、茶楼等演出场地。元杂剧如《窦娥冤》、《汉宫秋》、《倩女幽魂》、《西厢记》等,通过更为全面的表演形式,抒发了作者各种各样的感情,揭示出作者内心的复杂世界,也使得观众心理产生了经久不息的震撼和共鸣。但是,这种文学作品、戏曲形式毕竟不能为社会各个阶层,祖国天下各地的群众服务,文学剧本它是需要演出的,不是看看剧本就能体会得了那种感情的。试想,在兵荒马乱、民生凋敝、荒凉偏僻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下,人们还怎么去看戏?即使没有那种情况,妇女、老人怎么去看戏?怎么去体会文学剧本的魅力?然而,“集无定卷,家家有之”的唐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宋词却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为“所有百姓”激励人生,为百姓呐喊一切,吖吖学语的儿童可以体会唐诗宋词,行将就木的老人也可以感受唐诗宋词,这是元杂剧所无法做到的。 元曲毕竟是我国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文学产物,它的影响即使没有“唐诗”、“宋词”那样深远广泛,但亦对后世作出了不可磨灭,非比寻常的贡献。 元曲(此处指元杂剧)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的先河。 宋末元初,中国的文艺花坛中有着“南戏”、“北曲”这两朵争奇斗艳的鲜花。 其中“北曲”就是指的“元杂剧”。元杂剧集“金院本”的舞台艺术和“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