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栗茶间作对生态环境作用
栗茶间作对生态环境作用
茶树(Camelliasinensis)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多伴生于中国亚热带的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的森林群落之中,处于森林林冠层之下,经过长期发育,形成了耐阴湿、喜漫射光的生态习性。茶树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其高产稳产的获得,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一般说来,茶叶鲜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所生长的生态环境[1,2]。茶园中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生产的需要,茶农在茶树栽培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了单作的纯茶树种植模式。改变了原来的生长环境,这必然会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提升。为了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间作成为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农艺措施,近年来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4-8]。但是,将不同类型茶园之间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进行系统对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根据信阳毛尖产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栗茶间作模式和单作纯茶模式,研究其茶园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建立生态茶园的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0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雷山村的信阳市茶叶试验站进行。平桥区地处东经114deg;01prime;-114deg;06prime;,北纬31deg;46prime;-31deg;52prime;,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5.2℃,积温为4881℃,年平均降雨量为1118.7mm,无霜期为220d,土壤质地为黄棕壤土,土层平均厚度为65cm。
1.2供试材料
试验的茶树为种子繁殖,品种均为福鼎大白,板栗品种为豫栗王。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栗茶间作茶园和对照茶园(纯茶园)各10组,试验地面积为10mtimes;20m。栗茶间作区实行单行密植或双行密植茶树(行距30cm,丛距25cm,每丛4~5株),板栗树定植于1987年,株间距6mtimes;6m,树高4~6m,树冠直径5~6m,板栗树郁闭度35%。对照区茶树为裸地栽培。试验区与对照区在茶树品种、种植时间以及茶树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均采取相同措施。分别于2010年4月10日至2010年4月20日和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7月10日对不同类型试验区进行2次土壤取样;每次连续采集6d小气候的试验数据;茶叶样品经同种工艺加工而成烘青绿茶,加工工艺为:一芽二叶鲜叶rarr;摊青rarr;杀青rarr;揉捻rarr;烘干,并及时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1.3方法
1.3.1小气候观测
采用短期野外特殊定点定时平行对比观测法进行小气候研究,每天连续观测12h,从上午6∶00开始,每隔2h观察1次,至下午18∶00结束。其测定项目包括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选用VantagePro美国DAVIS自动气象站测定。
1.3.2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在试验地内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深度分别为0~10cm、10~20cm和20~30cm的土壤,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分别采集0~20cm、20~40cm和40~60cm深度的土壤分析测定其含水量;分别采集0~20cm和20~40cm深度的土壤分析测定其容重。测定的数据取算术平均数。土壤含水量采用105℃烘干称重法、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含量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全磷采用高氯酸-硫酸消解法、全钾采用硫酸消解法、速效氮含量采用氯化钾流动注射分析测定法、速效磷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速效钾含量采用ICP法[9]。
1.3.3茶叶化学成分测定
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内分别采摘一芽二叶鲜叶,重复取样,按相同加工工艺制成烘青茶叶样品。样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氨基酸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咖啡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水浸出物的测定采用全量法[10]。1.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分别利用Microsoft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绘图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栗茶间作对茶园小气候的影响
2.1.1对光照的影响
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中获得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因而光照对茶树的生长和其他生理机能都有很大影响,表现为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光照强度和光照性质而改变。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据报道[11],茶树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300~500lx,30000~40000lx。在光照达到饱和点之前,茶树光合强度与光照正相关;超过光饱和点时,茶树呼吸作用加强,净光合速率下降。从图1的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光照强度的日变化比较中可知,光照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