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题三《论语》与儒家思想.doc

大学语文专题三《论语》与儒家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专题三《论语》与儒家思想

专题三:《论语》与儒家文化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语》21篇(刘向《别录》说它为孔壁所得,系用古文书写)、《齐论语》22篇(系齐人所学)、《鲁论语》20篇(鲁人之所学)之分。古论与齐论均已佚失,现存为鲁论语,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共二十篇,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如论语开篇《学而》章,第一则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则则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四则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授的东西,自己实践复习过吗?) (二)《论语》的体式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疏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总之,孔子之教育宗旨主于“成人”(《论语·泰伯》)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这样,孔门中的弟子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入师门后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也有这样的情况,父子二人同居孔子门下,如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与其父颜路、曾参与其父曾点都是孔子的学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比较能够说明孔子对受教育的资格的看法。有一个名为互乡的地方,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互乡一童子求见孔子而孔子接受了,门人非常疑惑,孔子解释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人愿意进步,我们就应该接受它,不管其曾经怎样,现在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以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他。孔子的学生子路也以桀骜不驯而闻名,后为孔子折服而收为弟子。孔子的学生冉雍,其父贱而恶,冉雍却甚有德行,孔子以为,这样的人是神明也不会放弃的,谁也不能剥夺他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本人也每每以其“诲人不倦”而引以为自豪。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育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绝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