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菉竹山房地域性
菉竹山房地域性
现代皖籍作家吴组缃的短篇小说《菉竹山房》可称得上是现代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无论小说的叙述方式还是结构处理都称得上非常精湛。近年来该小说颇受学界关注,分别从叙事学、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等层面对这篇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发掘了小说的反封建、人性关怀、爱情礼赞等意蕴,成就斐然。但这篇小说的地域性特色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注意,作者以其出生地皖南为背景,小说具有浓烈的皖南地域特色,无论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描写、严谨而细腻的叙述都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皖南典型的地域生态。同时,作者又从现代意识的角度观照了皖南的地域生态。
一、诗意的自然生态
吴组缃的出生地皖南泾县茂林镇山清水秀,风物优美。村南,魁峰耸峙;村外,有濂溪、古溪二水,左右环抱。《菉竹山房》则真实地再现了茂林的诗意:“沿着荆溪的石堤走,走的七八里地,回环合抱的山峦渐渐拥挤,两岸葱翠古老的槐柳渐密,溪中暗赭色的大石渐多,哗哗的水激石块声越听越近。这段溪,渐不叫荆溪,而是叫响潭。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晒不下来。”这是村外的诗意;二姑姑的家宅就坐落在潭水的西岸,“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了花,变成槁色。”这是村里宅院的诗意;“一个三春天气的午间,冷清的后园的太湖石洞中,祖母因看牡丹花,拿住了一对仓皇失措的系裤带的顽皮孩子。”这是大宅里后花园的诗意;二姑姑殉情自杀时,寻的是在桂花树下自缢。没有人气的大宅中,到处可见可爱的小生灵的巢穴,为这个鬼气森森的宅院增添了生命的气息,排遣了二姑姑的寂寞,打发二姑姑的漫漫岁月。在二姑姑和兰花的眼里,燕子成了“青姑娘”,壁虎成了“虎爷爷”,蝙蝠成了“福爷爷”。山水、花草、树木,宅院里的燕子等小生灵,共同营造了皖南的诗情画意,也给这篇小说增添了几分诗味,难怪有人称这篇小说为“诗味”小说。
二、厚重的人文传统
皖南素称“程朱阙里、东南邹鲁”,泾县明清两代进士登科者有百余人之多,中科举者数百人。据泾县旧志记载,泾县“士好问学,攻文辞,科第代不乏人。嘉靖以来,士风特盛,衣冠相望。一时士人翕然,骎骎乎慕邹鲁之风。”[1]南宋以降,皖南大规模开发经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亦渐趋繁荣,至明清两代,已至鼎盛,并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吴氏为茂林的望族,明代以降,苦心经营,营造了具有书卷气息的乡村人文风景。高大精美的民居,则体现了“程朱理学”的深重影响。对于皖南的崇文重教的人文传统,小说有多处描写。当年少年正是在“叔祖的学塾里接受教育,后因见学塾里“的幛幔,笔套,与一幅大云锦上的刺绣,绣的都是各种姿态的美丽蝴蝶,心里对这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后来赴南京应考,不幸船翻人亡。大宅里仅二姑姑主仆二人,但宅中仍迷漫着书香之气:“这屋子的陈设是非常美致的,只看墙上的点缀就知道。东墙上挂着四幅大锦屏,上面绣着“菉竹山房唱和诗”,边沿上密密齐齐地绣着各色的小蝴蝶,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灿烂。西墙上挂着一幅彩色的《钟馗捉鬼图》,两边有洪北江的“梅雪松风清几榻,天光云影护琴书”的对子。”陪侍二姑姑的丫头兰花,竟跟着二姑姑念诗念经,绣蝴蝶,竟有二十多年。学塾、宅院环境、居者素养,无处不显浓厚的文教气息。
三、不幸的留守女性
小说里涉及到的几个人物,除“我”和那个放逸风流的叔祖外,其余一千人等皆女性,而且都是独自留守在大宅院里的女性。其中最为不幸的是二姑姑。二姑姑早年与一少年私通被家人发现,结果家人不同意,就连家人的丫环知道了这件事后也鄙夷三分。清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茂林镇商业鼎盛,有数百商号。成年男子被送出学徒经商,成为茂林镇的习俗,茂林朝奉活跃在各地。男子在外经商,女子只有独守空门。明清两代,程朱理学在皖南盛行,“存天理,灭人欲”影响着这里的村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安全起见,各家各户修筑高门大宅。《菉竹山房》不仅描写了二姑姑的寡居生活,也描写了大伯娘这样的留守女性,还有决定不嫁人的丫头兰花等。“大伯娘,她老人家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臂膊;”“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一得闲空,就托支水烟袋坐到我们房里来,盯着眼看守着我们作迷迷笑脸,满口反复地说些叫人红脸不好意思的夸羡的话。”当然,小说重点描写的还是二姑姑的孤寂生涯:原本浪漫的感情追求不被世人容纳和宽容,却在所爱之人不幸早逝之后被习俗接纳,抱着灵牌做了鬼夫人,从此独守空宅。站在“我”眼前的已不是那个会绣蝴蝶的红颜少女,而是老迈的老人,“那张苍白皱摺的脸没多少表情。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她生活在幻想当中,长期的独居生活压抑着她的欲望,但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