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探究.doc

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探究

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探究梁繁荣1 鄢路洲2 朱慧民1 何 刚2 任亚东3 王黎明4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2.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3.四川省新津县中医医院;4.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摘 要] 将93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穴敷组33例、针灸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经治疗1月,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86.67%,63.33%;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86.66%,63.33%;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代针膏穴敷与针灸均明显减少溃疡面积(P0.05).The ulcer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groups A and B(P0.05)。 1.2 诊断与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诊断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制定。西医诊断根据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作出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属中医虚寒证及气滞证。 1.3 观测项目 (1)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 (2)胃镜检查溃疡面积。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 (4)体液免疫IgG、IgM测定: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单位:g/L。 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控制、心理调整等。辅助药物只给予肌苷和维生素B族,一律不给予溃疡治疗药物。 2.1 穴敷组 代针膏:由丁香、干姜、白芷、吴茱萸、麝香等药组成,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中心提供。 一般治疗同前。以温中健脾,行气和胃止痛为治则。主穴:中脘、足三里、胃俞。配穴:虚寒证加脾俞;气滞证加肝俞。治疗原则及取穴与针灸组相同。治疗时用代针膏贴敷上述穴位每穴0.2 ml,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贴敷6小时后取下,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针灸组 一般治疗同前。取穴同穴敷组。主穴每次取1~2个,配穴必取,左右交替。主穴及脾俞施以提插捻转补法,肝俞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后取针,再熏灸中脘、脾俞、足三里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西药组 一般治疗同前。给予甲氰咪胍胶囊(中国重庆西南制药一厂生产)口服,每次200 mg,日服3次,临睡前再服400 mg,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主症与次症全部消失。显效:主症与次症均明显改善,或个别主症轻度改善,其它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主、次症均有改善,或主症未有改善,次症全部消失。无效:主、次症均无改善。 (2)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有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面缩小不及50%。 3.2 治疗结果 (1)”3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 3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总有效率穴敷组84.85%,针灸组86.66%,西药组63.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2)穴敷组中医证候疗效与胃镜疗效结果,见表2。 (3)穴敷组胃镜疗效与病种的关系比较结果,见表3。 (4)穴敷组主要临床症状及舌脉疗效结果,见表4、表5。 (5)穴敷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疗效比较结果,见表6。 (6)穴敷组免疫球蛋白(IgG、IgM)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见表7。 4 讨论 4.1 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属虚寒证和气滞证)共93例,治疗1个月后穴敷组、针灸组和西药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病种,还是气滞证、虚寒证不同证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代针膏穴敷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气滞证、虚寒证都有效。 4.2 用代针膏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PU)1个月后,代针膏穴敷能使PU患者溃疡面积明显减少(P0.01),能使PU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明显转阴(P0.05),能使PU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升高(P0.01),与针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表明代针膏穴敷与针灸作用相似。说明代针膏具有类似针灸的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4.3 消化性溃疡(PU)之为病,多属祖国医学之”胃脘痛”范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寒邪客胃,饮食所伤或肝气犯胃,日久皆可致脾胃虚寒,水湿停留,胃失和降,受纳失常,气血阻滞而发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