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探究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探究(1?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系,福建361005;2?惠安县医院针灸科)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0~50岁;病程短的仅数天,长的达1~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发病时于臀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疼痛,同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起病缓急不一,多数患者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病程长的可呈间歇性起伏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部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可表现为剧烈锐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或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久坐、久站或行走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歇性跛行。检查时发现臀部坐骨神经出口部体表投影区,即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54cm处有明显压痛,且向大腿后下方放射,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在伸髋位被动内旋下肢(Feibeng征)或内收、屈曲及内旋髋关节(Thiele试验)均可使症状加重;坐位屈曲并拢双膝,对抗医师双手挤压分开膝部可出现力弱或疼痛加重;俯卧位伸髋屈膝,医生扶足跟强力内旋髋可诱发症状重现。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不典型。腰部无阳性体征。?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以浸有75%的酒精棉球作皮肤常规消毒。根据患者的胖瘦选择4~6寸的长针,主穴为环跳穴,或选用盆口区明显的压痛点、痉挛的梨状肌、痛性结节,正一旁一,行提插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患者有酸、胀、麻等感觉,并沿胆经或膀胱经传导。随症配穴,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病在胆经的选择阳陵泉、丘墟;病在膀胱经选用委中、承山和昆仑。 3 疗效观察 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体征转为阴性,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者26例;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仍有反应,恢复一般工作者6例。经6个月随访,发现5例病情有反复,诊治后疗效得到巩固。? 4 讨论 骨盆出口综合征易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临床研究表明,梨状肌病变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且仅占很少一部分,约占10%左右。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坐骨神经自盆腔后壁穿过其间进入臀部。梨状肌自骶骨前缘起始,横行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将盆腔出口分为上下两部分:臀上神经及动脉从上部穿出;下部即为梨状肌下孔,是个较小的三角形裂隙,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下动脉由此穿出。此处软组织的损伤或病变以及梨状肌的变异,均可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针刺治疗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盆腔口周围组织对神经血管的病理性挤压。 骨盆出口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灵枢“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傍针刺通过正旁各一加强针刺过程中的刺激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针刺手法疏通深部经脉的气血,达到通经活络、除痹止痛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1?02?19,马兰萍发稿)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