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docVIP

吐鲁番盆地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鲁番盆地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

吐鲁番盆地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吐鲁番盆地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地势北高南低,火焰山、盐山呈东西走向横贯中央,分隔成山南、山北两部分,而盆地中心的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海平面,位于吐鲁番市东南方向的艾丁湖面海拔-155m,是我国最低的内陆洼地。吐鲁番盆地特殊的地形、地势形成了与周边地区迥然相异的气候特征。主要特点是:高温、干燥、少雨、多风。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干旱、持续高温、冬季低温、寡照等。 1 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风沙 风沙是吐鲁番盆地农业生产的一大危害,风沙侵袭农田、坎儿井、房屋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吐鲁番盆地近三十年出现大风日数(≥17m/s):山南托克逊最多:共出现1945天,年平均64.5天,其中春季大风占全年的41%,所以又将春季称为风季,尤以4月份出现天数最多,最多年份15天(出现在1981、1984、1986年)。山北鄯善县大风日数共出现93天,年平均3.1天,山南山北差别较大。 近年来,春季的大风天气无论强度、持续时间,还是破坏程度都是罕见的。例如:2006年4月9日-10日的大风沙尘暴天气;2007年2月27日-28日的大风天气和2010年4月23日-24日的大风沙尘暴天气。 特别是托克逊县2006年4月9日-10日的大风降温天气,能见度最差时不足100m,平均风力9-10级,瞬间最大风速达34.1m/s,风口风力达12级以上,瞬间最大风速达40.74m/s;持续时间32小时,沙尘暴持续2小时17分,强风将棉苗、麦苗、蔬菜、瓜苗连地皮刮起,致使农田削地20cm左右,或被沙埋没、沙埋灌溉渠道,狂风刮倒房屋、折断树木、果树、毁坏电力设施,交通运输被迫中断。风后平均气温普遍下降8℃,最低气温下降到0.4℃,使风后余生的葡萄嫩芽冻伤或冻死,造成减产或绝收。这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一个亿。 1.2干旱 干旱是吐鲁番盆地典型荒漠气候特征之一。山南托克逊:历年平均自然降水量8.1mm,年蒸发量为2996.8mm;山北:历年平均自然降水量27.6mm,年蒸发量为2436.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近370倍。托克逊有气象资料(1953年)以来,年连续无降水日数≥150天有35年,连续无降水日数最多年份:1980年(350天)、1996年(315天),干燥程度“属永久性干旱”。 1.3持续高温 高温是吐鲁番盆地“无法拒绝”的一种气象灾害。历年平均酷热日数:(日最高气温≥40.0℃)山南:46.8天,最多64天;山北:14.9天,最多31天。历年平均炎热日数:(日最高气温≥35.0℃)山南:109.6天,最多128天;山北:75.2天,最多92天。持续高温时段:出现较多的年份3~4个时段,极端最高气温≥40℃持续时间,最长11天;极热日数(日最高气温≥45℃),最长持续时间5天。2011年7月5日-15日吐鲁番市连续11天出现140℃的高温天气。其中7月12日-15日连续4天出现≥46℃的高温,7月14日出现年内最高值。盆地内各站最高气温:吐鲁番市47:8℃,平历年年最高气温极值,破历年7月同期历史极值(47.7℃);鄯善45.1℃;托克逊47.5℃;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48.1℃;吐峪沟区域自动站49.4℃;吐鲁番盆地内最低点艾丁湖区域自动站50.2℃。持续高温导致葡萄干尖、干穗,果粒脱落;棉花出现疯长、蕾铃脱落、中空现象,导致蔬菜大部分干死或停止生长,出现“旺季”断档。 1.4低温寡照 1981―2010年吐鲁番盆地山南山北冬季低温、寡照灾害性天气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较为频繁;90年代基本5~6年的周期性变化;2001―2010年中期呈增多的趋势,且强度较强,持续时间长。后期呈减少的趋势。 从发生的等级来看,山南轻度最多,为21次,中度、重度均为12次;山北中度最多12次,轻度次之。从发生时间来看,山南12月最多,1月次之,11月最少,2月未发生;山北12月最多。1月次之,11月最少,2月未出现。山南出现寡照的次数比山北多。 低温、寡照现象不是单独出现的,首先受较强的天气系统影响,其次伴随多种天气现象(大风、连续阴天、降雪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寡照现象:2011年1月3日一23日吐鲁番盆地出现持续低温天气,1月上旬、中旬平均气温低于历年同期的平均值5.6~7℃;日最低气温吐鲁番(山南)在-16.8~-21.7℃,鄯善(山北)在-19~-24.0℃,地面最低温度吐鲁番(山南)在-20.7~-25.4℃,鄯善(山北)在-20.5~-24.4℃。偏低幅度分别位居近40年、30年同期第二位。 持续低温天气和连续阴雪天气,造成吐鲁番盆地葡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