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内圣外王一纯儒.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 内圣外王一纯儒

曾国藩 内圣外王一纯儒湖南湘乡县的农家少年,学养纯厚的理学大师,势可倾国的湘军统帅,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他就是名垂史册的曾国藩。 当历史的指针定格在2011年的时候,是这位传奇人物诞辰二百周年之际。曾国藩的传奇,不仅是因为他以农家子弟的身份,最终位极人臣;不仅是因为他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不仅因为近当代名人学者对他一致推崇有加;只是他本身极具英雄色彩的性格,和十九世纪这座垂暮的王朝砰然相遇,留下给后世人们论足的就应该是这两个字:传奇。 湘乡少年志蹁跹 大凡伟大人物的少年,多有他不凡之处。即使少年时乏善可陈,也可说是大器晚成。而曾氏少年时代有聪明伶俐的表现,更有愚钝笨拙的事迹,但这些事情都隐含着一项特质,这项特质在他一生中都体现地淋漓尽致,也是他传奇一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刻苦。 曾氏年少时诗文就已经小有成就,邻里间多称赞他的才华。只是在被人称赞的背后,都就有他夜夜勤奋读书的身影。传闻一日曾氏读书,恰逢一贼人人室行窃。贼人心虚,万籁俱静之下,唯见曾氏青灯摊书,苦读求诵。贼人遂拟待曾氏背下书后,大肆搜略。无奈间听曾氏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只等得贼人双腿发麻,饥寒交加,还没有将文章背下。忍无可忍之下,贼人一跃入室,将曾氏所读之文大声背诵了一遍,又说明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大骂曾氏是又笨又蠢后,扬长而去。曾氏不禁哑然失笑,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是自身用功不够,于是继续苦读! 理学小官累升迁 曾国藩以训练湘勇扬名天下,后世更以其镇压洪杨之乱为一生功业。然而在训练湘勇前的京华,曾国藩已经是几上几下的十余年的“老官”了。他曾从七品小官连升四级成为四品暗蓝顶戴,也曾由二品大员获罪权贵被贬为位卑权重的四品给事中。这一切的着意安排都和一位大人物有关,那就是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与曾国藩的相知,却要从曾氏的一首小诗讲起。1840正是道光二十年。当时的曾国藩正式出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居官甚为清闲,一向心怀大志的他不免要作诗已发胸中块垒。诗中有光阴易逝、惜时伤怀之叹,更有为国效力、壮志难酬之言。一日道光皇帝突然来到翰林院,在翰林院掌院学士带领下,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分列两旁,迎接天子。 道光皇帝突然问道:“曾国藩,你最近有什么新作啊?翰林院检讨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职官,如何能说饱食甘眠无用处呢?”一句表面上波澜不惊的话,底下却如晴空霹雳一般。要知道身为九五至尊,四五品官员的名字都不甚了了,开口说出曾国藩的名字不说,还随口念出曾氏的诗句,一时间翰林院上上下下都为了曾氏捏了把汗。曾氏却有理有据,进退得礼地回复皇上,自己愧领薪俸,却不能为君主分忧,是自身“无用”,并非所任之职“无用”。仪表稳健、谈吐得当的曾国藩给道光皇帝的印象极佳,尤其是他朴实正气为道光暗中称赞。君臣之谊于斯而定,直至道光末年,曾氏已是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的二品大员了。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办团练,收复清朝半壁河山的故事已为大众津津乐道,期间他多受排挤倾轧,却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终成大业。曾氏自道平生咬牙立志之诀即为“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在书信中曾氏写到“余庚戌辛亥之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齿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坚毅忍耐、奋发自强,让曾氏终成一代名臣。直至1872同治十一年,62岁的曾国藩撒手人寰之际,依然在任鞠躬尽瘁。清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三月后灵柩运抵长沙,葬于南门外金盆岭。湘江之水,别来无恙吧。30年前他青衫布衣离你赴京赶考,30年中,他坚韧笃行足迹遍及你的南北,30年后,他又回到了你的身边,却已是彪炳史册的“曾文正公”。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