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云-创办华中第一纱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紫云-创办华中第一纱厂

李紫云:创办华中第一纱厂本刊记者 l 吴淋淋 老武昌城,是全国兴办纺织工业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张之洞督鄂时期,即从武昌鲇鱼套至平湖门,创办了纱、布、丝、麻四局。民国初期,武汉工商业者从武昌大堤口至下新河,先后开办了第一纱厂、震寰、裕华三大纱厂。 第一纱厂是辛亥革命后武汉第一个由民族资本家创建起来的纺织厂,彼时其规模华中第一。 第一纱厂的创办者李紫云,一生伴随第一纱厂的沉浮而终结。如今的第一纺织厂早已经消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第一纱厂的建设者李紫云的第四代后人――李廷惠,这些年一直在寻找有关他的足迹,以及第一纱厂的命运的起伏变化。 第一纺织厂的建立 1958年5月一天,李廷惠听说自己曾祖父的弟弟――李紫云的坟墓将被迁移。而李紫云在当地早已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13岁的李廷惠跟随围观的村民一起,目睹一群并不认识的人挖开太爷的坟墓。 “他的坟墓就在李家墩(现叫徐东村),面朝沙湖,后依长江,东临二郎庙,大概有60多平米,在一园型围堤的家族墓群正中间,立着一个很气派的墓碑。”李廷惠介绍,让旁边的人惊讶的是,31年后,他的尸体竟然还保存完整;消瘦的身体,个子矮小,穿着蓝色朝服,头上戴着龙方帽子,其帽子的正上方有一块蓝玉。 他安详的面容让李惠廷记忆深刻,这是他唯一一次见他,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自己家族中的这个传奇人物。 李廷惠的父亲李朝灿是李紫云的亲侄孙子。从小就开始在李紫云创办的第一纱厂上班,从底层的工人慢慢做起直到做到第一纱厂的管理人员。而这一路走来并没有因为自己祖父是第一纱厂的董事长,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能力。他父亲见证着第一纱厂的起伏变迁,在李廷惠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断断续续的讲述过关于李紫云的事迹。 “李紫云那时候对待自己的亲人特别的严格,在他的厂子里做事也一视同仁,我们家并没有因为他是纺织厂的董事长而沾光。父亲很小的时候为了给家里挣钱,到他承办的第一纱厂做童工,主要负责给工人送开水,由于个头小不小心把水桶撞翻,父亲的小腿被大面积的烫伤,舍不得钱治疗,后来一直就用白色的纱布包裹着,没想到腿上的这个伤疤,最后成了致命的伤疤,李惠廷父亲68岁那年因这块伤疤癌变而离世。”李廷惠说。 “李紫云,又名李凌,大名李永生。他的真名李永生,很少有人知道,这也是我第一次说。”李廷惠介绍,李紫云是武汉青山李家湾人,祖籍湖南,青少年时期当过学徒。1894年在汉口卖鸦片起家,后开“富康隆”烟土店。由于烟土价格逐年上扬,李紫云的营业规模日渐扩大,先后在上海、长沙等地设庄收购,30岁出头便坐拥了百万资本。 宣统三年,李紫云任汉口商务会(后称汉口总商会)会总经理。辛亥革命,李紫云积极支持起义军。首义之时,连夜将数十担馒头、酒肉送至起义军营地,犒劳军士,并曾10万银元给起义军,以济军需。黎元洪赠给李紫云一副对联云:“财力雄厚,协助共和。理事明通,赞同起义。” 辛亥革命后,李紫云继任汉口总商会总经理。因此与当时汉口工商界,全国工商界知名人士,交往日密,通过接触,使李紫云眼界逐渐开阔,日益感到办工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且利润丰厚,拟将资金转向工业。由搞烟土转到办工业,这在李的一生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使他成为当时华中地区大纱厂的创办人。 1914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无瑕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正是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良好时机。 湖北棉花生产居全国第三位,机器纺织的棉纱、棉布,现已取代了农村手工纺织的土纱、土布,汉口成为市纺、布的主要销售市场和转口码头;武汉为九省通衢,水陆交通要道,是华中经济中心,原材料、货物集散之地;而当时市场上的纺布,主要是日本、上海运来的,本大无较大纺织厂。 李紫云发起武汉经营钱庄、鸦片烟土等行业的资本家,特别是他们经营烟土等业务中发了财。为了谋求资金的出路,看见纺织工业有利可图,都想另外组织一个规模大的纱厂,必可获得更大的利润。 1914年,李紫云开始筹备汉口第一纱厂,共集210万两。李紫云个人投资60万元银元,因数额最大而被推选为股东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定名为:“商办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李紫云的纱厂开始了一波三折的经营历程,而他本人的命运沉浮从此也和纱厂紧紧相连。 筹备第一纱厂 在筹备第一纱厂中,面临着选择厂址和订购机器问题。在当时,土地私有制,存在着“寸土不让”、“有钱难买不卖货”的思想,因此,凡属适用的土地虽出高价亦不易购得。选定的厂址在武昌武胜门外曾家巷江边,原系奥国洋行买办孙姓所得购置,预备给奥商在武昌开办自来水厂之用。因武昌不准许外国开辟租界,经过多次交涉,买办将全部土地1万余平方,以每平方价格银币50元卖与第一纱厂,于1915年开始建造厂房。 当时世界纺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