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杰 浑厚儒稚之碑帖收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绪杰 浑厚儒稚之碑帖收藏

李绪杰 浑厚儒稚之碑帖收藏首都博物馆,北京收藏家协会办公室。李绪杰一身中式长衫,面庞线条分明,整个人一看就很中国。 当然,一提起碑帖,就更加中国了。 凡刻有文字的刻石统称为碑,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迹,称之谓“帖”,汇刻历代名家书迹于木、石之上的,称作丛帖或集帖。从石刻上捶拓下来的拓本,为了便于临摹欣赏,装订成册。以装订成册,或未装订成册的,现在皆贯之为碑帖。 中国古代碑刻有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和收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代历史、中国文字、书法艺术、镌刻工艺、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作品都包含有自然的二度创作,表现在金文和石刻文字上,是日晒、风吹、雨淋、锈蚀和捶拓所造成的班驳和磨损,它们称之为金石气,可以增加作品的苍茫、浑厚和含蓄。 由临摹到收藏 李绪杰收藏碑帖,与他酷爱书法是密不可分的。受家庭熏陶,他自幼就开始练习毛笔字,而练习毛笔字最重要的一项功课就是临帖。李绪杰似乎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碑帖油然而生的情感,正如他所说,每次临摹碑帖的时候,感觉很微妙,碑帖不同,字体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潇洒劲儿。或许是爱屋及乌吧,每次临帖,李绪杰不仅对碑帖的字体本身,同时对碑帖的历史、典故都要一探究竟,时间久了,收藏碑帖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这大概就是收藏家们常挂在嘴边的“藏以至学”吧。 对于碑帖收藏,李绪杰给自己总结出了两个阶段,2000年前是无意收藏阶段,之后至今则是有意收藏。无意收藏阶段,李绪杰购买的碑帖也不少,但都不系统,所收的碑帖也良莠不齐,而有意收藏阶段则是目标更明确,每幅碑帖几乎都传承有序。 这有意和无意之间,一枚铜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绪杰家呈有枚顺治年问的铜钱,他便时常拿在手里把玩,有一天去朋友家玩,恰巧看见朋友处有一幅赵孟频写的道教碑的拓本残帖,顿时来了兴致,爱不释手,恰好这位朋友对他手里的铜钱很感兴趣,于是心照不宣地做成了“交易”,李绪杰用手中的铜钱换来了这幅碑帖。到现在李绪杰还经常开玩笑说,那次绝对称得上是个迟到的交易,顺治的钱早就该在清代做成这笔交易了…… 碑帖收藏的价值 碑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像李绪杰主要注重的是书法艺术方面的价值,不同朝代的书体在碑文上都有体现,各种书体和风格都可以从古代碑帖中找到渊源;同时它还有文学艺术价值,不管是立在祠堂里的庙堂碑,还是墓碑,每篇碑文都是极好的文章;再有就是史料价值,碑文上的字体不易改动,所以说它所记录下来的事件非常属实,譬如唐史中的一些史实,在碑刻上都有翔实的记录;如果非要说碑帖收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是宋代的拓片,一本帖价值连城。 其实说到底,碑帖收藏需要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需要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而不是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投资手段,所以目前的收藏者以书画家、研究者和爱好者居多。回顾历史也是如此,热衷于碑拓收藏的大多是文人墨客、书画家和痴迷于此的爱好者。将碑拓作为一种人生雅好,恐怕比纯粹投资更适宜一些。 在李绪杰的藏品中,有一幅碑帖是公认极具史料价值的,那是一幅公元1092年前后刻的西夏碑,全称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它是由西夏文字和汉文字对应组合而成的,碑帖一面是西夏文一面是汉文字,对照阅读,历史和史学价值不言而喻。最关键的是,李绪杰收藏的拓本是石碑刚出土不久所拓的初拓本,文字相对都较为完整,而这座碑现在风化严重。1927年,武威大地震,清应寺受损严重,碑被搬迁并竖立在文庙文昌宫西廊房石刻展厅保存展出。竖碑时,为了确保碑身稳固,碑座被埋于地表下。1981年。因碑身有所倾斜,又对碑座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仍将碑座置于地表以下,只有一少部分露出地面。这就更显示出李绪杰所收藏的这幅碑帖之珍贵了。 收藏首先要学会鉴别 对于收藏来说,如何判定一件藏品是最关键的,鉴别碑帖,首先要明晰它的种类。碑帖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善本,一类是普通拓本。善本又可分为孤本、珍本、善本。孤本就是原石没有了,只此一个拓本;珍本就是原石有的毁坏了,但它拓了几份,有的原石流失到国外,或者地震或者火灾毁了,但它有一些拓本存世,不止一本。珍本存世量一般来讲不超过10本。能够收藏到除孤本和珍本以外的善本碑帖,已是十分难得。 如果以年代划分,汉碑、魏碑、唐碑,明拓本或者清初的拓本就是善本,清代出土后的初拓也可称为善本。有“帮手”(前人的收藏印记、题签、跋尾等)的也可称为善本。 至于说到碑帖的年代,真正来说应该有三个年代:一个就是书法家写这篇字的年代,一个是刻碑的年代,一个是拓帖的拓制年代。举个例子,比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一篇书法,成文是在明末崇祯年,康熙年刻成,而人们在光绪年问才去拓帖。为了避免歧义,现在通用的鉴定碑帖的年代是指最后一个,即拓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