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CNA及AG-NOR影响
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CNA及AG-NOR影响陈德成 吴 旭 朱云华 王雅如 朱长乐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对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采用足三里、胃俞、肝俞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PCNA的阳性表达例数明显减少(P0.01),Ag-NOR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说明本疗法对胃粘膜细胞增殖、增生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从而抑制胃粘膜异型增生,治愈CAG,防止癌变。
主题词胃炎,萎缩性/穴位疗法抗原/分析银蛋白质类/分析细胞核抗原水针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消化系统易癌变的常见难治病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CAG取得满意疗效,其中部分病人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检查,观察该两项指标在CAG患者胃粘膜上皮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来判断穴位注射治疗CAG的疗效和预后,以及探讨其作用的机理。
1一般资料
符合CAG诊断标准[1]的15例病人中,男6例,女9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8岁,平均54.32±6.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12.08±7.65年;病情:重度(固有腺体减少2/3以上者)6例,中度(固有腺体减少1/3~2/3者)7例,轻度(固有腺体减少1/3以内者)2例;伴肠化14例,伴异型增生5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13例。
2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取穴:足三里、胃俞、肝俞。药物: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
操作:用10 ml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各4 ml摇匀,胃俞、肝俞穴直刺或斜刺,深度不超过2 cm,足三里穴刺入2.5~3.0 cm,进针后回抽无回血,即可缓缓推入药液,每穴注入2 ml左右,左右交替进行,隔日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2.2检测方法
患者胃镜检查时,取病理活检组织标本3~4块,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 μm备用。治疗前后取材部位可尽可能相同,由同一胃镜医生操作及同一病理医生读片。。
2.3Ag-NOR技术
银胶染色法,试剂盒由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3结果
15例CAG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腹胀、胃痛、嗳气、嘈杂、食欲减退等)基本消除,胃镜、病理等指标明显改善。
3.1PCNA检测
PCNA染色切片,应用半定量分级方法,采用Jains诊断标准[2],观察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划分为4级,即0~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为Ⅲ级,76%~100%为Ⅳ级。
PCNA免疫染色一般位于核上,表现为颗粒样或弥漫性,正常胃粘膜小凹颈细胞可见弱的表达,而CAG病人PCNA的阳性细胞多出现于胃粘膜颈部增殖带,个别出现在粘膜浅层,一般呈细颗粒均匀分布,少数为粗颗粒杂乱散在,部分切片可见一处或几处强阳性细胞群,提示细胞增殖活性较强。
15例CAG病人治疗前后PCNA阳性细胞分级表达经统计学秩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PCNA阳性表达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即治疗后PCN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对增殖带细胞过度增生具有调控作用。3.2Ag-NOR检测
镜下观察银染切片细胞核内Ag-NOR阳性颗粒,观察典型病变中的100个细胞,计数每个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数取平均值。
一般正常胃粘膜核内Ag-NOR颗粒大多为1~2个,且大小较一致,均为核仁型,而CAG病人则多少不等,多数为2~4个,大小也略有不同,个别有团块状,15例CAG病人治疗前后Ag-NOR颗粒计数经统计学t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Ag-NOR计数明显减少(P0.05),说明对细胞的增殖、增生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4讨论
当CAG腺体萎缩、消失时,常伴随颈部腺体的增生,这是一种对损伤的修复、代偿现象,当增生过度时会出现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主要表现为细胞异型、结构紊乱和分化异常,即出现异型增生,这是真正的癌前病变。本研究通过对CAG病人胃粘膜进行PCNA和Ag-NOR检测,发现穴位注射具有明显的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PCNA是具有36 KD的多肽,为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并在增殖细胞中合成与表达,PCNA的异常活跃和表达,能反映出病变的增殖点,提示潜在的恶变信息[3],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4]。Ag-NOR是DNA的一个片段,位于5对染色体特殊部位的核糖体基因,在银染时与其相关酸性非蛋白的结合产物,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