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影响.docVIP

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影响

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影响摘要 将雌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日只喂正常颗粒饲料;造模对照组,每日喂成石饲料,连续喂养60日;针刺治疗组,造模后,每日电针”膈俞”“肝俞”“阳陵泉”穴;肌肉注射组,造模后隔日非穴位肌肉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0.2ml;穴位注射组,造模后隔日在”膈俞”“肝俞”“阳陵泉”穴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果,造模组成石率大于正常组、穴注组,穴注组成石率最低;肝总酶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只有穴注组对K?+Na?+?ATP酶活性较正常组高;同时穴注组对降低ALT、AKP、5′?NT及肝组织β?G、胆汁β?G效果最好。 主题词胆结石/穴位疗法胆色素类肝/酶学当归注射液/投药和剂量 胆石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石虽发生于胆道系统,但胆汁由肝脏生成,而肝脏分泌的胆汁成分比例异常或胆汁淤滞,导致胆汁成石力增高,是产生胆石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采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作穴位注射,以便通过对豚鼠肝脏和血清中部分酶类变化的观察,了解该法经改善肝胆系统血液循环和代谢状况,从肝细胞水平调节胆汁生成和分泌,减少胆汁淤滞,逆转成石趋势的机理。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分组 取实验用雌性豚鼠(月龄2~3月,体重250±20g,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豚鼠每笼饲养4只,先笼养1周以适应环境,然后进入实验状态。药品复方当归注射液(四川雅安制药厂生产)。 (1)正常对照组:每日每只喂正常颗粒饲料50g,喂养120日,分上下午喂,并每日喂适量青饲料。 (2)造模对照组:每日每只喂成石饲料50g(含正常饲料45.43g,致石药物4.57g--其中酪蛋白1g,蔗糖1.5g,纤维素1g,猪油1g,胆酸0.02g,胆固醇0.05g)喂养60日,后改用正常颗粒饲料喂养60日,并每日喂适量青饲料。 (3)针刺治疗组:喂养方式同造模对照组,第61日起,每日用固定器固定豚鼠,针刺一侧”膈俞”“肝俞”“阳陵泉”穴,连接脉冲电针仪通电15min,用连续波,频率160次/min,左右侧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 (4)肌肉注射组:喂养方式同造模对照组,第61日起,每日用固定器固定15min,隔日1次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非穴位肌肉注射0.2ml。 (5)穴位注射组:喂养方式同造模对照组,第61日起,每日用固定器固定15min,隔日1次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注一侧”膈俞”“肝俞”“阳陵泉”穴,每穴0.2ml,两侧交替使用。 1.2标本处理 实验结束禁食24小时,眼眶注射空气处死豚鼠,迅速剖腹取出胆囊,观察有无结石、沉淀及絮状物,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胆汁;另抽取心脏血液;低温下切取部分肝脏组织匀浆离心,各标本均置于低温冰箱保存待检。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按协和医院法作胆石定性并比较各组豚鼠成石情况。 1.3.2肝质膜ATP酶活性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检测。 1.3.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检测。 1.3.4血清碱性磷酸酶(AKP)、5′?核苷酸酶(5′?NT)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 1.3.5肝组织、胆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按2?氨基酶葡萄糖醛酸法检测。 2实验结果 2.1各组豚鼠成石情况 见表1。 造模组成石率大于正常组(P<0.01)、穴注组(P<0.05);针刺组和肌注组均大于正常组(P<0.05);与造模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穴注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只有穴注组的成石率降低有统计意义。 豚鼠胆囊结石外形不规则,呈棕褐色,碾碎后涂在白色滤纸上留有明显的棕黄色素,经红外光谱定性是胆色素为主要成分的胆色素结石。 2.2对豚鼠肝质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见表2。 肝总酶(K?+Na?+Mg??2+??ATP酶):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中以造模组最低。K?+Na?+?ATP酶:仅造模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穴注组与针刺组均比造模组提高(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仅穴注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g??2+??ATP酶: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故各组豚鼠肝质膜ATP酶活性比较,只有穴注组K?+Na?+?ATP酶活性的提高具有治疗意义。 2.3对豚鼠血清ALT、AKP、5′?NT的影响 见表3。 ALT:造模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1),但正常组、针刺组、肌注组、穴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AK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