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使用自评量表初步研究
网络使用自评量表初步研究【摘 要】目的:对编制的网络使用自评量表进行试测,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本现况调查中,方便抽取北京市某非重点中学的1240名学生进行网络使用自评量表测试,并随机选取其中的130名学生进行三周后的重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试测样本进行初步分析。结果:量表重测信度(r)为0.74(P0.05);高一、高二和高三的阳性结果分别为21人、20人和14人,检出率分别为9.3%、8.7%和7.0%,经Pearson卡方检验,3个年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
3 讨论
本量表的题目从初选到最后的确定,均是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位研究领域广泛的资深专家从网络成瘾的各种心理行为特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为本量表提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了该量表较好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显示本量表提取出的8个因子包含了自我控制、损害症状、否认表现、戒断症状、情绪改变、时间标准、躯体症状和使用目的,而量表在编制时设想了控制、戒断、否认、评价、影响、情绪、躯体、原因、目的、时间10个评定项目,分析结果发现损害症状因子包含了影响和情绪两个项目,而情绪改变因子包含了评价和原因两个项目,而其余的6个因子与设想的其他6个评定项目是相符的,并且8个因子与10个项目间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另外,与Davis的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11]相比,本量表更加注重了临床的应用性,所包含的8个因子与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联系更为紧密,与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0]相比,注重了情绪方面的改变和使用网络的目的性,可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本研究以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评价效标关联效度的标准,以此确定了本次调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量表在正常中学生群体中不同的界值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这是以往关于网络成瘾量表或问卷的编制研究中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
本研究对同一组受评者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分、编制项目分和总分的重测信度较好。因此,本量表作为正常中学生群体的评定量表其结果较为稳定,可以用于流行病学的评定工具在人群中推广。研究显示本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与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0]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相近,因此量表题目间的同质性较好,所测结果可信。
本研究将单侧95%(即x+1.645s)这一点作为阳性界值点,即91分为界值计算样本人群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8%,与国内研究报道的4.08%~14.8%[3-6]相近。研究还显示男生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女生,与多数研究一致[3,12-13],说明性别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网络成瘾阳性检出率高于初中生,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4],说明年龄可能是一个上网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复杂多变的高峰期,由于学习、生活和异性交往等个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更加的趋向于独立,从而导致家长和学校对其管束变得困难。提示,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应该从进入初中开始,并持续进行;同时正确指引青少年由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换,并积极地培养和发展其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教育他们适度使用网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结构效度分析结果与量表编制的构想并未达到完全相符,并且个别因子所包含的题目数较少。此外,本研究筛查出来的网络成瘾者人数与临床诊断出的网络成瘾者人数差异较大,因此尚需要深入的研究对量表进行不断的修正;另外本研究取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表中国青少年,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深入分析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
[2]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brochure /people/duchon/ humor/ internet.addiction.html,1995.
[3]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等.长沙高校使用因特网学生中病理性使用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9-651.
[4]叶志海,王声涛,陈丽等. 互联网对广州地区大学生健康的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 (1) : 72.
[5]孙彩虹,费学萍,夏薇,等.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31-332.
[6]邓艳霞,胡明,胡国清,等.湖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5):44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