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及选择特性
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及选择特性【摘 要】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与选择特性。方法:用自编调查问卷,要求志愿参加测评的某师范类362名使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的大学生,在5点量表上评定网络信息对其人际知觉和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①年龄、网名及个人说明最为影响早期人际选择,其影响程度[分别为(4.39±1.94),(3.71±1.92),(3.67±1.97)]高于影响力最低的血型、级别和业务[分别为(1.23±0.80),(1.40±0.95),(1.41±0.89),均P0.01];②大学生普遍对自己及他人信息的真实性有较高的评估,在所有项目上自我表征真实率达到78.2%~97.2%,对他人信息真实度评价范围为2.05~2.91;③礼貌差、言语激烈怪异和聊天内容无聊最为影响人际选择,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33±0.72),(1.41±0.71),(1.50±0.80)]强于影响力最弱的无见面机会、打字速度慢和聊天主动性差[分别为(4.47±0.94),(3.13±1.12),(2.32±1.05),均P0.01]。结论: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与选择性是基于使用者对各类信息的选择、认可及推测的,它对未来网络人际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网络即时通信系统;网络人际;人际知觉;人际选择;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2.3,B8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3-0224-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13
在网络中,网络使用者为自己建构相应的信息,以表征其身份和基本特征,如网名、年龄等。由于这些信息的设定是非实名制的,因此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1-2]。通常,网络使用者先对这些信息进行知觉和筛选,然后对选入的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从而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对象进行交流。那么,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使用者是依据什么线索做出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知觉和判断?目前很少有研究回答上述问题,大多数研究者仅关注网络人际互动下人格知觉的准确性[1,3-7]。如Markey[5]通过对聊天信息的知觉,Vazire等[6]通过对个人网站中“自我说明”的知觉,Gill等[7]通过对e-mail信息的知觉,分别探讨了评定者对被评定者人格知觉的准确性。国内唐蕴玉[8]基于BBS,探索了人际知觉的精确性,江中信[9]等从内隐人格理论出发,指出对网络中他人人格的知觉将影响知觉者后继的人际选择。
江中信等 [9]研究认为,网络聊天者的反应模式为:注意――兴趣――愿望,其相应的行为即:选择聊天对象――进行聊天并推测性格――下次聊天意愿。因此在人格评定前还应包括注意和选择的过程,即评定者首先会不自觉地对所获得信息的真伪进行知觉和评定,然后才可能对其人格进行知觉和判断,从而产生将来是否继续聊天的意愿。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在讨论网络人际知觉准确性之前,应首先了解网络使用者如何处理有关他人信息的过程和方式,以及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具体应包括网络资料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的知觉和选择。
OICQ 是一种网络即时通信系统,它支持用户在互联网上查找朋友、聊天和发送消息等。在本研究的初步调查中,96%的大学生都曾经或正在使用该软件作为查找朋友和聊天的工具。在OICQ中,用户可以通过填写个人基本资料中的15个项目来完成虚拟自我的建构,而网络使用者也正是根据这些内容来完成人员的初步筛选和确定。本研究从OICQ中的15项信息出发,结合江中信等[9]研究中归纳出的9种拒绝性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即时聊天情境中早期人际知觉与选择特性进行初步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某省属师范类大学经济、历史、生物、数学、心理、外语、中文、教育8个专业,在各学院内部采用招募式。入选条件:网络使用时间持续1年以上,且近半年来每周至少使用OICQ聊天工具1次、累积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的学生。共获得380名,有效问卷362份。受试年龄18~23岁,平均(21±1)岁;网龄1~9年,平均(5±2)年;QQ使用时间1~9年,平均(3±2)年;文科214人,理科148人;男生108人,女生254人;大一40人,大二52人,大三270人;少数民族97人,汉族265人;来自城市101人,来自农村261人。
1.2 工具
网络使用调查问卷。 以OICQ个人资料中需要自行设定的12项(网名、年龄、性别、血型、生肖、生日、城市、省份、头像、职业、个性签名、个人说明)及自动生成的3项信息(是否有摄像头、级别、拥有业务)作为评价的基本项目。共4题包含3部分内容:(1)评定15项基本信息对其择友行为的影响程度。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安交大《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 VIP
- 城市交通大脑方案:构建一座可感知的城市(59页 PPT).pptx
- 国家电投集团笔试真题.pdf VIP
-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pdf VIP
- 恋爱心理学(中国矿业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中国美酒鉴赏》课件.ppt VIP
- 读后续写--候诊情缘(2023.4金华十校).pptx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陕2019TJ048 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图集.docx VIP
- 防范银狐木马病毒与补贴诈骗信息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