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吻合探析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吻合探析胆总管远端炎性狭窄,在胆管结石,胆管炎,十二指肠炎致乳头瘢痕挛缩等疾病中时有发生,以往胆总管探查后多行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或加“T”管引流,病人术后恢复慢,痛苦大,还常有结石再形成,胆汁瘘,吻合口狭窄,盲端综合症以及返流性胆管炎等诸多并发症发生。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或Oddi氏括约肌切开成形等手术操作繁琐,创伤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2008年始对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切开吻合进行了多次探索性改进,最后选定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菱形切除吻合法较为理想,现将以上探索情况报告如下:
1 术式改进探索
1.1 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常用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是在胆总管第一段(即十二指肠上段)与十二指肠前壁切开探查取石后吻合;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是首先切开胆总管与十二指肠间腹膜,并在其间潜行游离1~1.5cm,先在胆总管第二段(十二指肠降段)的前壁游离面上纵行切开1.5cm,取石冲洗之后用8~10号导尿管探查,证实胆管远端狭窄,导尿管不能通过乳头开口进入十二指肠,再予十二指肠后壁的游离面上纵形切开同样的长度,胆管切口之上下两端分别与十二指肠前后切缘中点缝合;十二指肠切口左右两端分别与胆管切口之左右切缘的中点缝合,再缝合各边,使吻合口呈不规则的方圆形,缝合胆管十二指肠间腹膜,不用“T”型管及腹腔引流管。总结32例,经随访4~6年,7例出现吻合口狭窄,B超探及胆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结石再形成3例,间断发热,上腹隐痛7例,总的并发症为43.75%(14/32)。
1.2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三角形切除吻合
有5例病人行此改进手术,其方法是胆总管十二指肠间腹膜切开,潜行游离之后,以胆肠游离深处结合部为底边,分别在胆总管前壁游离面上及十二指肠后壁游离面上作边长为1.5cm之三角形切开,切除两个三角形瓣,取石后将三角形底边从肠腔至胆管内连续缝合,拉拢胆肠两个三角形之顶角,缝合两边及腹膜层,胆肠间便形成了一个“△”形的通道。该术式增大了胆肠间通道,但盲端较长。
1.3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菱形切除吻合
先后有36例行此手术,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14~86岁,平均57.12岁,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21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11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伴结石4例。
手术方法:切开胆肠间腹膜层潜行游离均同前述,将十二指肠向内下牵拉,充分暴露胆肠间游离面,先在胆总管及十二指肠游离面上分别作边长为1.5cm之三角形切除,再向下作胆肠间的舌形(即“?”形)切除,具体步骤是三角形切除后,以三角形两底角分别插入血管钳,使血管钳一叶在胆管内远端,另一叶在肠腔内,将胆管远端前壁及十二指肠后壁下缘一并钳夹,两血管钳尖端相交呈60°角,以尖刀片沿血管钳上面切除胆肠间组织,四号丝线分别绕钳缝合,抽出血管钳,收紧缝线打结,菱形口下半部吻合即完成,胆管取石,冲洗等处理后将胆管近端及肠后壁上缘两菱形口顶角拉拢,缝合菱形口上半部两边,修复胆肠间腹膜,十二指肠复位同术前,胆肠间一个边长为1.5cm之菱形通道即形成。
2 讨论
2.1 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已沿用90余年,但其吻合口位置偏高,胆总管远端之盲袋较长,术后常有胆汁淤积,结石再形成,发生感染,甚至堵塞吻合口,术毕十二指肠被向上吊起,形成一定张力,十二指肠的扭曲变形容易造成梗阻。狭窄的出口易使胆汁排出不畅,胆总管上段也可形成结石,结石嵌顿于吻合口处,十二指肠逆蠕动产生的胆汁返流也不能迅速排出,导致胆道感染及吻合口的感染。以上诸多弊端,使该术式的应用逐渐被淘汰,有的医院早已多年弃之不用。然而,其吻合方式简单易行是优点。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较上述方法吻合口位置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盲端综合征的发生机会,吻合口被后腹膜覆盖,胆汁瘘的可能性小,十二指肠的张力、变形及梗阻也不存在,但吻合口还不够大,逆行感染也因排出不畅而不可能有效地避免,盲端也较长,本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占43.75%。
2.2 钱礼教授曾首创十二指肠后壁与胆总管器械吻合法,术中需切开十二指肠前壁,在其肠腔内后壁穿刺确定胆总管后切开,应用特制的吻合器完成吻合,操作复杂,又受到器械的条件限制未能广泛开展。其胆肠间形成的较大孔洞,位置低,引流畅,盲袋及逆行感染少的确是较理想的。张祖荀等曾报告42例经十二指肠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吻合前需行Kocher氏切口、游离结肠肝曲及十二指肠降部,横行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后1/3前壁,在肠腔内穿刺后壁确定胆总管后切开。逐针完成吻合;创伤大,操作困难,还容易损伤胰十二指肠动脉背支。
2.3 胆总管十二指肠段与十二指肠后壁三角形切除吻合法,基本上满足了操作简便,吻合口较大,位置低的要求,不需要特殊的吻合器械,又不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较前述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