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遗传与进化学案于都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与进化学案于都中学

《遗传与进化》学案3 专题三:变异与进化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创新设计》P51 1、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2、单、二、多倍体的比较 3、育种方式的比较 题型归纳: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实验设计(表现型改变的原因推测) 解题规律:环境条件改变导致了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其变异个体相互交配或自交产生的后代,即使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也会全部或部分表现出变异性状,仅有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其变异个体相互交配各自交产生的后代,如果使其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就会表现出正常的性状。 例1、(07山东理综26)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 2、某种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解题规律:选择突变个体和未突变个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对于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判定。 例2、将通过宇宙飞船搭载水稻种子种植、培养,发现有个别矮杆植株出现,若此变异性是基因突 变的结果,请利用杂交实验鉴定该突变体是显性突变(d→D)还是隐性突变(D→d)。 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及结论: 3、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 解题规律:制作正常亲本与待测变异亲本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区分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例、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 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4、某种突变发生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 例3、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 1 )组数 ① 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 a 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突变。 ( 2 )组数 ② 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 B 、 b 表示)。 ( 3 )解释组数 ③ 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5、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 例4、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 。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6、染色体组题型 例5、(1)小偃麦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