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虚词典例讲析及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18个虚词典例讲析及训练

文言文虚词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6.下列句中的“之”和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宋何罪之有?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句读之不知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代词,他;C项,代词,这, 此;D项,代词,代指自己。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的“之”已按意义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故水旱不能使之饥  ②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③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④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⑤何以令之有妻  ⑥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居顷之,其母死,吴起终不归  ⑧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⑨吾有老父,身死则莫之养也  ⑩久之,秦召燕王 A.①③/②④⑧/⑤⑥/⑦⑨⑩ B.①⑥⑨/②⑤/③⑦⑧/④⑩ C.①④/②⑤⑨/③⑧/⑥⑦⑩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⑧/⑦⑩ 解析:①⑤⑨为代词;②⑥为“的”,③④⑧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⑩衬词。 答案:D 训 练2 ? 原文: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 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 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3)代词,可译为“他”。 ??(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 可译为“我”。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 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 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二、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如:   A、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B、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D、氓肃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E、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   F、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表示并列时 ,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如: ?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 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