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的背影 -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挥的背影 -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

指揮的背影 燕尾服的情結 話說有一位指揮家,要求他的夫人陪他去選一套新燕尾服。但幾乎試遍了店中的式樣, 都覺得不合適,老闆覺得不可思議。當他最後弄清楚客人的職業是指揮家後,立時就明 白了問題的癥結。他命店員搬來一只矮凳,請指揮家站上去,背對夫人,果然下一套燕 尾服一試過關。因為他的夫人、以及所有的聽眾所熟悉的都是他的背影。 這樣一位在音樂會中,拿著一支小棒子,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都是以背示人的人 物,他的工作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手舞足蹈、又蹦又跳,有的人又擺又搖,形似 醉漢,更有人棒尖飛舞,狀若劍俠,當然也有人穩如泰山,祇有棒尖微動;形形色色不 一而足。究竟他的目的是什麼?他的任務真是無比的重要,還是只需打打拍子而已。我 們常會聽到有人說,他參加音樂會的目的有二;聽音樂和看指揮。於是往往在音樂會後 聽到這樣的反應:「某某指揮真是好,指揮棒在他手裡簡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姿 勢也漂亮極了,我好喜歡他。」「上次我參加的音樂會,那位指揮更好,他的指揮棒就 像一把劍,指向誰就像刺中他的心臟。身體的擺動,充滿了戲劇性。尤其是幾處高潮, 他激動得由指揮台上跳起來,讓全場聽眾的情緒也隨著飛舞的指揮棒High到了頂點。看 他指揮完的一身大汗,就知道有多賣力了」。至於音樂演奏得如何,反而少見談起。 你在「看」音樂會嗎? 其實我們參加音樂會的目的,是欣賞音樂,而不是看表演。但是因為指揮站在舞台正中, 無可避免的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一舉一動非但影響團員,更會影響聽眾。因此,一位 真正的好指揮,總會注意到避免有太多的肢體動作,以免影響到聽眾對音樂的注意力。 不少知名的大指揮家,都是少有肢體上的大動作。以卡拉楊為例,他是閉著眼睛指揮, 很少出現戲劇性的動作。另一位著名的大指揮克林柏爾,因為半身不遂,只能坐著以僵 硬的手指揮。芝加哥樂團早年的指揮雷尼爾,動作也不多。但是目光如劍,被他掃到的 團員,人人背脊發毛,可以說他是用眼睛指揮的。這些指揮家,都不是以動作取勝。但 是在他們指揮棒的輕揚之下,樂隊就會爆發出雷霆萬鈞的氣勢,既無需搖擺,更不必跳 躍。反觀一些二、三流的指揮,縱使跳得高、擺得大,也未必能激發出多少氣勢。判斷 一位指揮的好壞,不妨套句數學用話,可以說:指揮的功力,和他跳躍的高度、擺動的 幅度,成反比。換言之,就是動得愈大,跳得愈高,指揮得愈糟。然而時代在變,現代 人愈來愈注重表像而忽略內涵,以致於對於一位指揮家的評價,反而是外在的誇張與 否,而不是他所呈現的音樂如何。動作大、跳得高的指揮往往更容易成名,受到聽眾的 喜愛,因為他知道如何作秀,如何使聽眾在視覺上得到滿足。問題的癥結並不是他個人 的表演如何,而是他對聽眾所造成的誤導。譁眾取寵式的演出,歪曲了音樂本身的純正。 尤其是當有電視轉播的時候,指揮的動作會更為誇張,因為非此不足以引起電視機前面 觀眾的注意。而且指揮家們也知道,電視機前的觀眾並不同於音樂廳裡的聽眾,前者的 目的是尋求娛樂,注重視覺的享受,看的成份多於聽。為了滿足這種要求,指揮者惟有 以誇張的大動作而取勝了。在電視畫面的背後,似乎還有一位指揮的指揮,指示他什麼 時候應當有什麼樣的動作、什麼樣的表情。至於這些動作會不會干擾到音樂,並不是電 視轉播的重點,因為電視所強調的是畫面。真正要欣賞音樂,大可閉上眼睛收聽調頻電 台。 指揮棒,來頭不小 指揮家何以在今天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在十九世紀以前,樂 隊的規模不大,也沒有指揮的名稱,通常都是與擔任大鍵琴、或小提琴首席,負責領導 演奏。他大部分時間要演奏樂器,只在必要時才對樂隊稍作指引。而他們仍然坐在演奏 席上,並不站立在台中央。至於象徵指揮無上權力的指揮棒,是十九世紀的產物。在早 年並沒有這枝權杖,最早是用足踏地,用手杖敲地,或者是用樂譜捲成圓筒,如果是小 提琴手,他會用琴弓。用足踏地,當然是太累人,用手杖也曾發生過悲劇,十七世紀有 一位大作曲家陸里,他習慣用手杖敲擊地板領導樂隊,一次不小心手杖擊中腳趾,引起 破傷風而不治。不過用指揮棒也不保證一定安全,一向動作不大的梅哲,有一次一時興 起,猛力一揮,竟然將指揮棒插進手指,棒子斷成兩節,他還是忍痛指揮完全曲。 這只小小的棒子的源起,可以上溯到孟德爾松,白遼士時代。孟德爾松用指揮棒指揮, 但並不是全程揮動,只在開始十幾小節指示拍子,然後就停下來聆聽樂團的演奏,只在 遇到速度或強弱有變化時 ,才會有所動作。既然如此,指揮的重要性,以及有無必要, 就成為爭議的話題。在早年巴洛克時代,樂曲的構成簡單,樂團的人數不多,沒有專責 的指揮,尚不致於有困擾。但是進入十九世紀以後,樂曲的構造愈來愈複雜,樂團也愈 來愈龐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