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风的起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风的起源

·190 ·  10000 个科学难题·天文学卷 太阳风的起源 Genesis of the Solar Wind 太阳风是弥漫于整个日球(heliosphere) 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它和它携带的磁场 是太阳与整个日球联系的纽带,并通过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日球的形状和 尺寸。此外,由近日区向行星际空间传播的过程中,太阳高能粒子以及日冕物质抛 射等可能危及地球空间环境的爆发事件会受到背景太阳风的可观影响。因而了解太 阳风的性质不仅具有天文学上的一般重要性,而且对于准确地预报有灾害性影响的 空间天气事件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太阳风的研究中,太阳风的起源问题(包括源区 的认证以及初生太阳风由约 10km/s 加速至数百 km/s 的机制) 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同时也是空间物理领域最重要却悬而未决的课题之一。 1958 年 Parker 做出太阳风的理论预言时,相关观测手段还相当有限,因而 Parker 并未指明太阳风会与何种日冕结构相关。20 世纪60 年代初,太阳风的存在 为飞船所证实,同时探空火箭的使用也使得日面的紫外和 X 线观测成为可能,太 阳风源区的认证研究就开始了。当时发展并沿用至今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利用光球磁 图并基于某些假设来构造日冕磁场模型,而后将太阳风的局地测量数据映射到日冕 某高度,并由该高度沿开放磁力线向日面寻找太阳风的源区(图 1 示范的是此方法 的现代应用) 。利用这一思路,有早期研究将Vela 和 Pioneer 等飞船的太阳风数据 与日面软X 线图像做了比对,确认了延伸至赤道附近的大冕洞① 是重现性高速流(速 度高于 600 千米每秒的太阳风) 的源头所在,事实上这也是迄今最具说服力的太阳 风源区认证研究。人们随即发现地球轨道处太阳风的来源不局限于冕洞,活动区附 近的开放场区也有贡献,而且太阳风速度与它所在磁力管截面积的增长(可用膨胀 因子来衡量)之间存在负相关[2]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利用 1967 年起长达22 年的数据 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该经验关系相当普遍地成立,因而成为太阳风加速机制的一个 [3] 重要约束 。 1990 年前研究者倾向于视太阳风为沿永久开放磁力线的稳态流动,高速流来 自高纬冕洞,低速流则源于冕流亮度边界附近磁力线在日面的足点。基于这一源头 观,在物理机制方面,人们最初并不关心开放区日冕何以取得百万度高温这一点, 而把笼统定义的冕底当作底边界来考察太阳风的加速问题,通过电子由该高温边界 ① 这里我们仿效 Cranmer[5]基于观测来定义冕洞为日面上或者日面边缘之外紫外或 X 线辐射强 度较低的部分。 太阳风的起源 ·191 · 图1 Carrington 周 1600 至 1965(对应于 1973 年4 月至2000 年8 月)低纬太阳风在光球上 的源区。这是Luhmann 等人利用Mt Wilson 天文台的光球磁图历史数据,基于势场假设重 构了这27 年间日冕磁场位形之后,通过磁力线追踪技术找到的日心纬度低于20 度的开放 力线在光球的足点。图中蓝色(红色)表征光球磁场指向内(外) 。由图中可以看到,有相当长 的时间内低纬太阳风源自低纬处混合极性区域,这对应于太阳活动上升期及极大期[1] 向外的热传导来为太阳风供能。但这一电子驱动的理论无法解释高速流的性质。进 而人们认识到太阳风的流动应被看做开放区日冕加热的一个自然后果:亚光球层次 的对流运动将机械能以磁流体波或其他形式注入磁流管,波通过湍动耗散等机制来 将物质加热到日冕温度,此高温相应的向外的压强梯度自然地提供太阳风的起始加 速。为产生高速流,该理论要求至少在初始加速阶段,质子而非电子应得到优势加 热。不过该质子驱动的理论预言质子在内冕区温度可高达数百万度,这与当时的探 [4] 空火箭所得的结果不符,因而陷入困境 。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随着以 Ulysses 、SOHO 为代表的一系列飞船的升空, 太阳风的起源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太阳风的局地数据中,除了质子与 alpha 离子外,痕量元素如氧、铁、硅等的测量也成为常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