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续

管理學-續 3/7 人格特質 「人格」源自於拉丁文Persona,指戲劇演員所使用的一種面具,由於Persona 易讓人聯想到一個人的外表,亦即我們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那一面,但人格的意涵絕不僅於此,尚包含了許多隱藏於個人表面特徵下的特性。 人格特質 而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用來解釋或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近代行為學者則將人格擴充為解釋一個人工作績效的預測變數(吳秉恩,民75)。 人格特質-定義 Allport(1961)對人格的定義,則指出「人格乃個體內動態之組織,而這些心理生理系統決定了…..獨特的行為與思想」,亦即人格乃個體有別於另一個體的思想與行為特性,此種特性不但具有特定成分的組織結構,且尚有一種隨環境變化而產生不同反應的動態特性。 人格特質-定義 Guilford (1959) 認為人格是個人得以和其他人相異的一種持久、特殊的特質。 David (1989) 認為人格乃是可以判定個人與他人間,共同性與差異性的一組持久穩定的特質及傾向。 人格特質-定義 Allport (1961) 認為人格是心理系統的動態組合,是個人適應外在環境的獨特形成,而特質(Trait)乃是一個持續的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立性、成就需求.等),被使用在解釋不同情境下一個人行為的「一致性」。 人格特質-定義 Hoekstra (1993) 人格特質是種思考、感覺、行為的普遍型態,而這些特質是會影響個人的職業興趣與選擇、工作類型 Gatewood Field (1998) 特質(trait)乃是一個持續的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立性、成就需求等),被使用在解釋不同情境下一個人行為的「一致性」。 人格特質-分類 H. J. Eysenck(1991)提出的人格特質分類基本概念,目前最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他認為人格特質分類必須符合五種原則: 重複性(Replicability) 包容性(Comprehensiveness) 外在關聯性(External Correlates) 內在原始性(Source Traits) 多層面(Multiple Levels) 人格特質-分類 依據H. J. Eysenck(1991)對人格特質的分類,現今國外學者對人格特質的分類概略區分為「Big Five」、「內、外控」兩大區別 人格特質-「Big Five」 Tupes and Christal (1961)由八種受測群的相關矩陣分析中發現五個相關性很強的因素並將之分別命名為 1.外向性(surgency):如愛說話的、肯定的、有精力旺盛的等。 2.友愛(agreeable):如善良的本質、合作的、信任的等。 3.可依賴性(dependability):如認知、負責的、有次序的等 4.情緒穩定(emotional stability):如冷靜不焦燥、不易產生沮喪等。 5.文化的因素(culture)如:如智力、教養的、獨立的心胸等。 人格特質- 「Big Five」 自Tupes Christal(1961) 命名「Big Five」之後,他們認為「Big Five」的各個向度尚很廣泛,還可以再區分得更細更具體,第一、二個因素主要是人際關係的互動;第三個因素主要描述工作行為與社會性的衝動控制;第四個因素描述冷靜、放鬆有信心與神經緊張、生氣、焦慮、傷心成對比;第五個因素則是個人心智與經驗的品質、深度與複雜度 人格特質- 「Big Five」 McCrae John (1992)對「Big Five」的定義: 1.外向性(Extraversion) 部分學者認為它介於支配性(dominance) 與溫暖(warmth)之間。McCrae John (1992)由非人際關係探討,尤其是正向的情緒。正負向的情緒未必是兩個極端或是正交的關係,低「外向性」如安靜、保守、退縮、害羞等,這類情緒較為溫和,如同傳統特質一樣,傾向於過度控制衝動。而高「外向性」者具有健談的、好社交的、熱情的、主動的及人際取向等特質。 2.宜人性:此一構面的解釋涉及較人情的、慈悲的人性面(Digman, 1990)。用如「友善的順從對敵對的不順從(friendly compliance vs hostile noncompliance)」(Digman Takemoto-Chock, 1981)或是「溫暖、愛」、「溫暖、順從」等。 3.嚴謹性:McCrae John(1992) 認為宜人性、嚴謹性是對品德的兩個基本向度。其他學者則對嚴謹性提出不同的概念,如掌握衝動的行為、統整與導引行為、受良知或勤勉導引的行為等。 4.神經質:代表煩惱經驗在認知與行為上的個別差異,高神經質者代表神經緊張、憂鬱、挫折、罪惡感、並有非理性的想法、低自尊、衝動控制不良、退縮、身心困擾及無效的因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