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使用与循环型社会-Loxa教育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使用与循环型社会-Loxa教育网

資源使用與循環型社會 分享者: 許美芳 大仁科技大學 2013.08.16 課程目標 由環境議題審視資源利用態度 瞭解生態系中資源循環利用的原理與概念 認識循環型社會的定義和演進 案例分享,思考國內對循環型社會的推動及策略 瞭解個人或群體的環境行動方案 (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等) 如何將做法融入環境教育教學中。 生態系的特徵 能量傳遞:生態系必須有持續的能量(光能或地熱)供應, 而且能量在各階層間傳遞,能量轉換率,約為10~15%。 ?例如:光能→生產者(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初級消費者 (草食性動物) →?次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 物質循環:正式的名稱為生物地質化學循環 (biogeochemical cycle),例如碳的循環、氮的循環等。 生物間互相依賴 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間互相影響。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食物供給問題 過度放牧 耕地流失及劣化 濕地流失及劣化 漁撈過度 海岸污染 水資源儲存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 棲息地破壞 棲息地劣化 物種滅絕 人侵地消! 生態蝴蝶效應! 私慾與私念環境病根! HIPPO 科學家用「HIPPO」來解釋物種衰退和物種提早滅絕的原因: H代表棲地的破壞和惡化。(Habitat) I代表外來侵略物種。(Invasion) 第一個P代表汙染。(Pollution) 第二個P代表人口成長。使用並和野生動物競爭資源而使動物被迫離開棲地或者被剝削。(Population) O代表過度開發利用。(Overexploitation) 水資源議題 全球水資源總量淡水僅2.6%(冰河1.984% 、地下水0.592% 、 地表0.014%) 地表0.014%(湖泊0.007% 、土壤水分0.005% 、大氣水汽 0.001% 、生物相0.0001% 、河川0.0001%) 水資源管理政策 ~ 永續利用 全球星巴克不關水龍頭事件之思考 全球水環境危機 地下水耗竭與海水入侵~國土淪陷、生物棲地消失 質量變化所導致匱乏 ~ 水資源政策 水生物棲地破壞及物種減少~ 工程設施破壞 人類飲用水之質量危機 ~ 水源地土地管理與利用 ~ 水庫優養現象 老子說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 聖人能留心於修復舊物 履行現今所謂Reuse, 減少廢棄物品之產出。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廢棄產物 固體廢棄物 危險廢棄物 巴薩爾公約 斯德哥爾摩公約 資能源永續利用~守恆原則 聯合國秘書長 Dr. Herman Daly 提出守恆定義: 利用可再生資源的速率需低於資源本身的再生速率 利用不可再生資源速率需低於覓得替代物質的速率 利用資源所衍生污染物的速率需低於自然轉化速率 健全回收處理管道管理 充實執行機關資源回收設施及設備,汰舊換新資源回收車。辦理年度執行機關績效考核作業,提昇資源回收效率 持續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工作,提昇資源回收站及個體業者周遭環境與形象 推動「廢車先回收車體後報廢車籍」制度,改善環境整潔,增加停車空間,降低竊車銷贓及非法拆解,改善治安問題。 公告修正「農藥及特殊環境用藥廢塑膠容器以焚化方式處理作業要點」,以銜接農藥廢容器之焚化處理短期因應措施。 自101年起廢潤滑油管理改以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管理方式加強清除及處理流向管控,杜絕非法處理。100年推動產生源、回收處理業宣導及稽查等措施,以利政策銜接。 先進國家紛紛調整擴大廢棄物清理政策管理領域,由單純之廢棄物清理走向兼顧資源節用、分類回收及再利用之綜合管理方式。 我國先訂有「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廢棄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係整併原「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部分規定外,首先將廢棄資源優先認定為資源,並配合我國「零廢棄」政策,提倡以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採購、源頭減量、再使用、資源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式,減少原料資源之使用,促進資源有效循環利用,並逐步達成零廢棄目標。 廢棄資源循環促進法 制定重點,說明如下: (一)強化源頭減量,包括綠色設計、綠色生產、製造業者 回收責任、綠色消費及採購等。 (二)重新檢討廢棄資源之分類方式,依可再使用/再利用及 不可再使用/再利用區分為『可再生物』及『廢棄物』 (三)落實業者資源回收之管理,採繳費制為原則,業者自主 回收為例外之雙軌制 (四)落實污染者付費精神,徵收事業廢棄資源物清理基金 (五)廢棄物清理責任之重新檢討,建立合理之廢棄物清理責任 (六)強化再利用管理方式,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