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95年高中国文第一册12论语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义95年高中国文第一册12论语选

第六課 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一、寫作背景   孔門講學本在用世,故有「如或知爾」之問。子路長於治軍,冉有長於理財,公西華長於外交禮節,三人各有專長,可備世用。孔子既肯定三子之淑世襟懷,也讚許曾皙祥和悠然的境界。文中具體呈現了孔子循循善誘、隨機點撥的教育方式,孔門師生講學的情景,及弟子的個性抱負。 二、孔子與論語 (一)論語簡介 內 容 釋名 「論」是「論纂」,「語」是「言語」,「論語」是「論纂」孔子之「言語」,也就是:孔子語錄彙編──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應答的語錄。 體例 語錄體散文。(語錄體,是指直接記錄或摘錄言論的一種文體) 編者 從書中尊稱孔子為「子」,及「子曰」,可以證明論語並非孔子自己所寫。論語一書,是由( 孔子弟子 )及其( 再傳弟子 )記述編纂而成。大致成書在春秋、戰國之交。 內容 今本論語共二十篇,起於( 學而 ),終於( 堯曰 )。全書大多是記載孔子的言論及孔子與弟子或他人的問答,揭示儒家理想人格養成之道,是認識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典籍。 篇名 擷取每篇首章第一句中二或三字為篇名,篇名與內容無關。 版本 1.西漢 論語有三種抄本: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 2.西漢末,安昌侯 張禹把魯論語、齊論語混合為一,篇次以魯論語為依據,稱為張侯論語(張侯論)。 3.東漢末,鄭玄又以張侯論語為底本,參照齊論語和古論語作論語注,遂為論語的定本。 文學價值 1.融平易典雅於一爐的語言:論語中表現的是當時平易明白的口頭語言,又吸取了古代書面語言的典雅嚴謹、精粹洗鍊,句式長短靈活自如,表現力很強。形成言簡意賅、深入淺出、雋永有味的獨特風格。 2.善用虛字顯現人物感情性格: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特點,是不僅記錄說話者的語意,而且一併錄存表現說話者口吻、語氣的虛詞,呈顯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3.人物描寫生動自然:從本章中如聞如見孔子循循善誘的精神,對學生嚴肅誠懇的態度;又能生動展顯孔門弟子或直率,或拘謹,或務實,或高曠的不同個性。 4.寓哲理於具體形象:孔子善於將深邃哲理寄託於具體形象,使說理富於詩意。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感慨時光流逝,勉人珍惜光陰。 (二)孔子生平 家世成長 1.孔子祖先是宋國貴族,後來避難來到魯國,成為魯國人。 2.父親叔梁紇是陬邑大夫,以勇力聞名,曾在攻打偪〔ㄅ一〕陽時托起閘〔ㄓㄚˊ〕門,讓進城的將士安全撤出。在孔子三歲時去世,母親顏氏帶著孔子遷居曲阜。 3.魯國保留著許多禮儀,孔子耳濡目染,小時玩遊戲,常常模仿舉行祭禮的禮儀。 少也賤, 長而好學 1. 孔子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的小官〕、「乘田」〔主管畜牧的小官〕等工作。 2. 孔子曾專程到宋國考察殷商禮儀,到雒邑考察宗廟制度,到杞〔ㄑㄧˇ〕國考察夏禮。向郯〔ㄊㄢˊ〕子學官制,向老子問禮,向師襄學琴,向周大夫萇弘問樂,向齊太師學韶樂。子貢說:「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 子張) 有教無類 1. 孔子三十歲時,已學業有成,卓然自立,開始講學生涯。他是中國第一位私人興學的教育家,打破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求學的規矩。提出( 有教無類 )的主張,不分地域、貧富,聚天下之才而教之,為中國教育史開創光輝的一頁。 2. 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間聚徒講學,後因以( 洙 泗 )代稱孔子或儒家。 從政 1. 五十一歲時,孔子做了中都宰〔邑宰〕,「一年,四方皆則〔效法〕之」政績卓著,隨後升為司空〔掌管建築〕,接著升為大司寇,成為掌管國家司法、刑獄和治安的最高長官。孔子還代理相職三個月,從政期間,在外交、內政方面都頗有建樹。 周遊列國 齊國深恐孔子執政後魯國會逐漸強大,威脅齊國,便挑選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及華麗的馬車三十輛,送給魯國。果然魯君及季桓子終日沉溺聲色,荒怠政事,孔子大為失望,帶著弟子離開魯國,周遊列國十四年。孔子懷著強烈的救世之心,歷盡艱辛,四處遊說,宣揚自己的治國之道,結果處處碰壁,其政治理想始終未能實現。 整理六經 1. 孔子68歲回到魯國,把一生理想寄託在整理六經。孔子刪( 詩 書 )、定( 禮 樂 )、贊( 周易 )、修( 春秋 ),整理六經,是孔子晚年對中華文化最大的貢獻。 2. 魯哀公十六年,諡孔子為「尼父」。 掌故 夾谷之會 魯定公十年,魯定公和齊景公在夾谷相會。孔子以大司寇身分參與〔ㄩˋ〕。當彼此饋贈應酬儀式完畢,齊國先後以持兵器的舞隊及喧譁的樂隊上前表演,分別被孔子正言斥退或下令處斬。齊景公回國之後,歸還了從前侵奪的土地,表示向魯國道歉。 覆醢 孔子聽說衛國發生政變,即預言子路會殉難。後來孔子聽到子路被亂刀砍死,就命人「覆醢〔ㄏㄞˇ〕」:倒掉桌上的肉醬不吃。「覆醢」表示孔子對子路去世極哀痛。 三、國學常識 四 書 簡 介 成書 南宋 ( 朱熹 )合論語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