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古代印度1

* 古代东方 第三课、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一、地理环境(自然) 概况: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东西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南部濒临印度洋,北部有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脉 特点: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温偏高 。 二、生产方式(经济)——大河灌溉农业 三、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政治) 吠陀时代(约BC14世纪—约BC6世纪)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宗教) 悉达多;大藏经;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五、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文学) 世界文学的瑰宝,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文明成果 一、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印度河与恒河之间的平原 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不过,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牦牛、水牛,可能还有猪、骆驼、马和驴。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吠陀时代 BC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BC10世纪——全恒河流域 约BC14世纪—约BC6世纪:“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 “吠陀”:指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历史文献 BC6世纪——建立国家 三、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特点: 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 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 四、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3.创立者: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2.背景:列国纷争、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反对种姓制度。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4.内容:“众生平等” 5.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6.传播:公元前3世纪起,阿育王统一印度,定佛教为国教,开始向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 想一想:佛教为什么能够得到迅速传播? 创建者:由反对种姓制度的刹帝利创建,得到受婆罗门教排斥的其它种姓的支持。 教义内容: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教义内容对饱受艰难的民众具有心灵慰藉作用,因此获得较广泛的社会支持。 政府的大力推崇: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定佛教为国教。 五、史诗文学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反映的古印度社会状况 用神的旨意维护种姓制度 四大种姓社会地位和权力不同 种姓制度强调种姓内通婚,但是并不绝对 首陀罗受明显歧视,各种姓不能娶出身首陀罗的女子为妻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