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 - 血吸虫病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一、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钩体病广泛分布和流行,从1934年发现钩端螺旋体(钩体)以来,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自1955年本病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195B年四川省温江等县发生钩体病大流行,才引起全国各地广泛重视。从50年代未至90年代初期,我国南北方有数一次规模较大的流行,全国共发病230多万例,死亡2万多例,对人民健康及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
全世界已从200多种动物分离出钩体,并能长期带菌。我国已从病人、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等60多种动物分离出钩体。啮齿目鼠类是钩体许多菌型的主要储存宿主,其中三种鼠(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为主要传染源。家畜以猪和犬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各种带菌动物由尿、乳、唾液和精液向外排出钩体,其中以尿的排菌量大、排菌时间长而污染外环境。钩体在外环境水体或潮湿土壤中,可以较长期地存活,甚至可以繁殖。人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钩体病,水田劳动、开垦荒塘、荒田、积肥、收集猪饲料(水浮莲等)都要接触水和潮湿土壤,这些场所常被鼠类和家畜尿所污染,因而人感染和患病的机会特别多。洪水泛滥时,家畜的尿排泄物、家畜饲养场的积水和泥土、鼠类栖息地及其排泄物等被洪水淹没和冲刷扩大了污染范围,灾区群众为抗洪排涝、抢救庄稼与洪水接触、有时还饮用污水或洪水侵入过的井水或河水,因而造成大流行。
三、流行形式
我国有三种的疫源地即自然疫源地,经济疫源地,混合疫源地,决定了各地钩体病的流行形式。主要三种流行形式,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
(一)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各省区,其流行形式主要为洪水型和雨水型,以猪为主要传染源。个别地区出现雨水型,以犬、猪为主要传染源。
(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主要流行形式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也时有发生,以鼠和猪为主要传染源。
(三)根据现有资料,陕西省只报告过稻田型钩体病的流行。在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如青海、宁夏,猪带菌,但很少发生洪水型或雨水型钩体病。
四、洪水型及雨水型钩体病暴发流行实例
我国自然灾害以水灾发生次数最多。根据我国钩体病流行40年资料记载,在有自然灾害发生,洪水泛滥,或是低洼平原地区大雨后地面积水增加造成内涝,引起钩体病流行,病人少则几百人多则数万人。现就我国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洪涝灾害期间引起的钩体病暴发流行分述如下。
(一)以鼠为传染源全世界已发现数一种鼠为钩端螺旋体的储存宿主,我国有20多种鼠带菌。鼠类特别是野鼠的带菌率一般都较高,带菌时间长,不断从尿排菌,有的可长达3年。
洪水促使鼠群迁徙,可引起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如黄胸鼠、黑线姬鼠迁徙引起暴发流行早有报告。
洞庭湖70~90年代曾三次发生大洪水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东洞庭湖南部的武岗洲芦苇茂密有东方田鼠栖息、繁殖。1979年和1980年6月间湖水上涨,大批东方田鼠泅渡到相邻的岳阳县和沉江县的堤岸往烷内迁徙,有的堤段鼠多如蚁,遍地皆是,有的垸内鼠密度高达41.8%,其中东方田鼠占88.2~93.9%,黑线姬鼠占3~11.4%。7月中旬~8月下旬陆续发生3600多病例,有的乡发病率为1070l10万,从病人早期血和东方田鼠肾分离出钩体,全为七日热群钩体,与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也相符。1991年5月下旬到7月中旬,洞庭湖区岳阳县广兴洲区连降暴雨,降雨量为669.5毫米,洞庭湖水猛涨,湖满沟溢,受淹面积为4100多亩。该区此前从未发生过钧体病流行,但从是年7月19日首例报告到8月底,发病1607人,发病率为1945.0610万,死亡10人。鼠种仍以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为主。
(二)以猪为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率高,排菌量大,猪圈内潮湿、积水和泥泞,钩体污染严重,一旦猪圈的污染水被雨水和洪水冲刷,即扩大污染范围,造成钩体病流行。
60~70年代在北方的一些省份猪群以放养为主,促使猪间的相互传播,猪的感染很普遍,携带钩体菌群达14群之多,以波摩那群为主,犬群次之,个别地区以犬群为主,波摩那群次之,亦有单一菌群的流行地区。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中南部邯郸、邢台等地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由于抗洪抢险,人接触疫水发生洪水型钩体病暴发流行,病例多达14万多人,平均发病率高达3188.6910万,以后几乎每年都有病例报告或局部流行。调查证实,河北省以猪为主要传染源的钩体病,传染源分布广泛,一旦构成传播条件,就有钩体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
1965年7月,吉林省东辽河、伊通河、钦马河上游,下了一场数十年从未见过的大暴雨(降雨量为216.0毫米),下游河水泛滥成灾,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数千人发病。
安徽省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未每年都有病例发生,多数呈散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