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补差.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补差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练习 包含——里面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不可缺少,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上所必需的原料。 辨明——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 如:变换位子;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如: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如:我俩脾气不合。 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作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真相。 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如:他处事不利。 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人出身。 多音字组词 薄 1.báo 薄冰薄饼 薄板 薄被 2.bó 稀薄 单薄 刻薄 日薄西山 3.bò 薄荷 便 1.biàn 便饭 便条 顺便 粪便 2.pián 便宜 大腹便便 参 1.cān 参与 参照 参考 参谋 2.cēn 参差(cēn cī)不齐 3.shēn 人参 海参 沙参 颤 1.chàn 颤动 发颤 一颤一颤 2.zhàn 颤栗 打颤 基础知识训练 1.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C.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D.我如今进去又出来,出来又进去,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 何不拜我为王? 答案为A, 它是顶真,其余的B、 C、D都是回环。 顶 真的特点是上句的末尾的词语做下句的起头,前后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回环一般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 ,巧妙地调遣词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反映出事物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内在联系 。 如B 句中从“街灯”到“明星”,又从“明星”到“街灯”;C句中从“门”到“窗子”, 又从“窗子”到 “门”;D句中从“进去”到“出来”, 又从“出来”到“进去”。 2.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B.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D.……“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头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弄懂弄通这道题,要解决两方面问题。首先,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的区分。 明喻和暗喻都要具备本 体、喻体和比喻词,它们的区分在于比喻词的不同,明喻一般用“像”、“犹如”、“仿佛”、“像…一样” 、“如……似的”等,暗喻多用“是”、“变成”、“形成”等,而借喻是直接将喻体当本体来说,所以它只 有喻体而无本体和喻词。如A是借喻,B是明喻,D是暗喻。 其次, 还要弄清楚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是本体 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中间能加比喻词组成明喻,而借代是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中间不能加比喻词 组成明喻。 如C是借代,用“子曰诗云”(借体)替代“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本体),它们之间不能加比 喻词组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像‘子曰诗云’”这样明喻格式的句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3.选出对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