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
第五章 训释词义的方法、方式和原则 第一节 训释词义的方法 训诂学的内容虽然相当丰富,但对词义的训释,却是其核心内容。历代训诂家总结了训释词义的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形训 声训 义训 一、 因形求义——形训 (一)、“形义相一”和因形求义 1、形义相一——早期汉字多是根据意义来绘形的。这样,汉字在形义关系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叫“形义相一”,这种现象为我们据形求义提供了可能。 2、因形求义——也叫形训,即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考求字(词)义。 《左传·富公十二年》:止戈为武。 《左传·昭公元年》:皿虫为蛊。 《周礼·大司徒》:“知仁圣义忠和。”郑注:“忠,言以中心。” 《经典释文》:“讼,争也;言之于公也。” 《说文》:匠 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 【例1】捐,舍弃。 《楚辞·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例2】掉,摆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汉书·蒯通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例3】何,扛着。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例4】字,生子。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1《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2《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3《周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4《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5《逸周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6《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7《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起字) 8《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ji1)而字。 育 怀孕 生子 养育,抚养 教育、治理 文字 名字 喜爱、爱护 【例5】轸,车后横木也。 《楚辞·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例6】所,从斤,户声,伐木声也。《留侯世家》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因形求义的依据和方法 1、理论依据。汉字的“形义相一”性为因形求义的提供了可能。 2、分析对象:小篆及古文字学资料。 3、方法。主要是利用四书来考求字义的。四书分两类:一是纯表意文字,二是音义文字。对于纯表意文字来说,无论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基本上都符合形义相一的要求,这样可通过字形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寻求其本义。如: 【例1】蜀,本义野蚕。《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蜀,丞在桑野。 【例2】豆,本义器皿。《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毛传:木曰豆,瓦曰登。 《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例3】承,本义捧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 对于形声字来说,形旁表示意类,对帮助理解字义有帮助。 【例4】忽,从心勿声。忘记。《韩非子·存韩》: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三)、因形求义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局囿于《说文》。借助《说文》考求本义是常用的方法,但仅仅依据《说文》又是不够的。因为许慎所见的古文字资料有限,说解不一定尽合古义。所以还要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如: 疾, 。字形象一个人为矢所伤而疾。会意。《说文》:从疒,矢声。 2、不拘泥于字形。字形与字义有形义相一的关系,是就字形与本义的关系而言的。同时,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又出现了形义相离的现象,它的引申义,假借义就与字形无关。 雖,从虫,唯声。似蜥蜴的虫。假借为连词后,也其本义无关了。 焉,象形字。假借为连词后,与本义也不相干了。 对于叠音词、联绵字也不能望形生训。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单纯词,每个字都不具有独立性,不能拆解的词,如不清楚这一点,就是出现错解,甚至闹出笑话。如: 【例1】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 (1)加标点。 (2)这段文章 解释了一个什么词?是如何解释的? (3)你对作者的解释如何评价? 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 【例2】杜甫《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