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探究.doc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探究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探究【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34眼)2岁以前已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无晶体眼患儿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包括虹膜分离及虹膜拉钩的使用、后囊膜撕开或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悬吊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等技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34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周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主要有高眼压、残留后囊膜混浊、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纤维膜形成、人工晶体偏斜等,观察6个月无眼后节并发症,但尚需长期观察。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2岁以上儿童无晶体眼的最佳方法,安全可靠,但需要掌握处理复杂情况的显微手术技巧和经验。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无晶体眼;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62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较常见的眼病,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是0.05%(1:1918),先天性白内障占儿童失明原因的10%~38%,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是小儿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1]。尽早发现、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2岁以内的患儿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行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戴镜矫正无晶体眼屈光不正,2岁以上的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I期植入IOL[2]。目前国内关于先天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报道较少,二期手术的情况复杂多变,因人而异,各不相同。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年,对25例34眼已行白内障摘除的无晶体眼患儿实施了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手术患儿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经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开展。单纯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25例34眼,单眼16例,双眼9例,男14例(19只眼),女11例(15只眼);年龄2.5~16岁,平均8.9岁;白内障摘除时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岁。部分患儿伴有其他眼部先天异常,其中眼球震颤5例,青光眼2例,虹膜缺损2例,先天性小眼球1例。 1.2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眼部情况 最佳视力矫正为0.02~0.08者13眼,0.1~0.2者14眼,0.3者7眼,最好矫正视力0.5。术眼伴有瞳孔不规则,虹膜局部后粘连或机化膜18眼,虹膜缺损2眼,瞳孔膜闭或闭锁6眼,伴前房玻璃体疝3眼。后囊膜完整并完全混浊12眼,已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瞳孔区清亮或轻度混浊,周边后囊膜存在11眼,后囊膜大部分缺失8眼。与第一次手术时间间隔为6个月~4年,平均11.6个月。 1.3 手术方法 能合作的患儿采用局麻,其余的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巩膜切开时,在距角膜缘约2.0~2.5 mm处做深度为1/2厚度的板层切开,分离至透明角膜并穿透前房,注入玻璃体酸钠后,用冲吸针头或截囊针分离松解虹膜粘连,对瞳孔膜闭或闭锁患儿使用虹膜拉钩,清除瞳孔区的机化膜。后囊完整混浊的先行中央部后囊膜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植入相应度数的直径为5.5~6.0 mm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已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视轴区清亮周边部后囊膜存在的植入直径为5.5~6.0 mm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囊缺失的采用缝线固定人工晶体。6眼行单袢缝线固定,3眼行双袢缝线固定。前房注入约0.01 ml的曲安奈德,10-0尼龙线缝合巩膜切口2针,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术后局部每天托品酰胺眼水活动瞳孔及点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眼液。 植入的人工晶体为美国ALCON公司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后房型及后房悬吊式人工晶体,直径12.5 mm,光学直径6~7 mm。悬吊式人工晶体缝线为ALCON公司10-0聚丙烯双针缝线。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预留即参考年龄又根据患儿实际眼轴长度而定,2~3岁保留3~4D的远视;3~5岁保留2~1.5D的远视,6~8岁保留1.5~1D的远视,8岁以上如果眼轴已达23 mm,则完全矫正。单眼的需要参考对侧眼的屈光状态,避免发生屈光参差。 2 结果 1.1 视力 25例(34只眼)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5者8眼,0.5者11眼,0.5者16眼,0.5者18眼。术后1月以后开始进行综合弱视训练,植入IOL后剩余的屈光不正通过框架眼镜矫正。术后一年半视力提高者占30%,无明显改变者占70%,20%出现双眼视觉。 1.2 并发症 ⑴暂时性角膜水肿及眼压升高4眼,经眼部应用降眼压及抗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