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剪纸艺术保护、继承及发展
内蒙古剪纸艺术保护、继承及发展【内容摘要】剪纸艺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淳朴的审美理念,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剪纸艺术家任重而道远,肩负保护传承的重任,又要研究发展的途径。内蒙古剪纸艺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和林格尔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内蒙古剪纸艺术的当前的任务首先是抢救、保护,然后是继承和发展。【关键词】内蒙古剪纸艺术 抢救 保护 继承 发展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淳朴审美理念的剪纸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我们的剪纸艺术家任重而道远,肩负保护传承的重任,又要研究发展的途径。笔者认为,内蒙古剪纸艺术的任务一是抢救与保护,二是继承与发展。众所周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如同人类的繁衍,如果种族消失了,延续将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延续包含有抢救、传承、传播等多重意义和任务。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也有因各个作者不同的秉性手法而产生的个性。要继承剪纸艺术就得深入到民间,深入到各个不同民族地区去了解其风俗民情,了解其个性语言。了解这些才能真正看到剪纸艺术发展的全貌,而不是盲人摸象。抢救的意义在于使发展千年的艺术样式、品种不至失传,以便传承上千年的文明之花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内蒙古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该列为保护之列。我们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区,可是剪纸这种我们身边的文化形态似乎被人遗忘了。民间艺人在逐渐消失,而他们的后辈子孙又不愿学习这种技艺,使得剪纸艺术在现代数码科技的冲击下犹如珍奇标本,被封存于“文件包”内。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也只将其列为欣赏内容,并未实质性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在这里笔者要大声疾呼,剪纸艺术不能失传,要让更多的艺术品种保留下来,让更多人参与到这种简洁又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抢救、传播和发展中来。剪纸艺术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我们的剪纸艺术要发展,必须先抢救。
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珺先生就是一位民间剪纸艺术抢救的专家和先行者。笔者经常与段建珺下乡采访剪纸老人。为了让老人们保留下更多的原生态剪纸,他自费给老人们购买生活用品,每到一个剪纸老人家里都会买糕点、罐头和红纸等,问寒问暖,使老人们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段建珺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和林格尔的山山水水,踏遍了内蒙古的草原大漠,现已收集到原生态剪纸3万余件,为内蒙古剪纸艺术乃至中国当代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次,笔者与段建珺前往和林格尔上脑亥村,征集一位94岁老人的剪纸,经过跋山涉水终于到了老人家里,可是老人的儿子伤感地说这位剪纸老人已经去世12天了。“抢救”这个词在笔者的脑海里立即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笔者感到原生态传统文化的丢失实在是太严重了。百岁老人张花女的剪纸艺术的挖掘、收藏、整理就是在和林格尔县政府支持下由段建珺实施的对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的重要实例。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剪纸老人,她的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和形式完全可以与毕加索、马·蒂斯的造型语言和形式比肩。这不只是老人天资灵性使然,更重要的是在老人的剪纸作品中传递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审美理念,她的剪纸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几千年文化的传承符号。
张花女剪纸《龙食鱼》(图1)的造型与构图完全和汉代瓦当的《蛟龙食鱼》一致,这就充分印证了原生态剪纸是上千年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者。我们在陕西榆林城访问到的一位74岁的剪纸老人,她现场剪的牛和羊,其造型特征几乎接近汉魏时期的壁画造型。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上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印记,让人感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剪纸原生态文化符号的抢救中又派生出一点,即“寻找汉代、北魏文化的足迹”,为整理发掘古代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信息找到了抢救以外的更多意义——考古价值。结合汉墓、北魏墓室、辽墓的考古发现,我们看到了北方民族上千年文化沉淀的痕迹。
原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包玉祥更是抢救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专家,他编著的《蒙古族图案》《内蒙古剪纸集》等,成为研究蒙古族图案和内蒙古剪纸艺术的重要文献。段建珺和包玉祥不光在抢救这门古老的剪纸艺术,而且也在传承和发展。他们把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带入到课堂,让下一代更多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继承传播这一世界独有的文化瑰宝。段建珺曾在和林格尔县职中开设了剪纸课,成立剪纸兴趣小组,进而连续办起了剪纸艺术学习班,以和林格尔县为基地,向全县、全区、全国辐射,建立了从原生态剪纸老人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各层次剪纸艺术家的完善的剪纸学会会员网络。包玉祥把剪纸艺术直接带到大学课堂。他们为剪纸艺术继承与发展做着辛苦而又实在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连续编撰专著,为抢救和发展剪纸艺术不断地奔走呼号,甚至把剪纸艺术带到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在战士中成立剪纸兴趣小组,受到大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