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
3种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海 淼 郭世民 王 孟 王坤宇 。 郑晓东
(河南省沈丘县林技站,河南沈丘 461300; 扶沟县林技站; 周 口市林业局)
摘要 介绍梨锈病 、梨褐斑病和梨黑斑病3种梨叶部病害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病原 ,提出防治技术 ,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梨 ;叶部病害 ;症状特征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436.6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6—0178一O1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耕地 7.6万 hm2,是典型的 1000—1500倍液等。每 12~15d喷施 1次,连续 2~3次3[1。
农业大县。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林果业生产成为该县 2 梨褐斑病
的一大特色。林果业总产值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 的3%。 2.1 症状特征
2001年北杨集 乡的新世纪鲜梨 ,远销到香港 ,出 口到越南 , 叶片染病 ,初现 1~2mm灰 白色点状斑 ,渐扩大为具紫
填补了河南省建国以来水果无出 口的空 白,被河南省林业 色边缘 、圆形或多角形 、上生黑色小粒点病斑 ,重致病斑相
厅誉为 “发展精品林果的北杨集模式”。近年来 ,随着梨树树 连叶片变黄或坏死脱落。果实染病 ,症状与病叶相似 ,为稍
龄的增长 ,叶部病害呈多发趋势。梨锈病 、梨褐斑病和梨黑 凹陷褐色病斑。
斑病是 3种常见的梨叶部病害_lJ。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 , 2.2 病原及发病规律
观察总结叶部病害防治技术 ,现将这 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 梨褐斑病病原为子囊菌门梨球腔菌 。病菌以分生孢子
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以供种植者参考。 器及子囊壳在落叶的病斑上过冬 。翌春通过风雨散播分生
1 梨锈病 孢子或子囊孢子 ,孢子沾附在新叶上 ,于环境条件适宜时 ,
1.1 症状特征 发芽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在梨树生长期 中,病斑上能
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 、新梢和幼果 。叶片受害 ,叶正面 形成分生孢子器 ,其中成熟的分生孢子 ,可通过风雨传播 ,
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 ,直径6mm左右 ,中部密生橙黄色针 再次侵害叶片。降雨多、通风排水不良、树势弱、过度密植 、
头大的小点 ,即性孢子器 ,外围具黄色晕圈病斑 ;病组织正 偏施氮肥的梨园发病重 ,且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4[1。
面凹陷,叶背面组织增厚 ,并长 出一丛灰褐色毛状病菌锈子 2.3 防治技术
腔 ,先端成熟开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锈孢子;届期病斑枯死 采用以下措施防治梨褐斑病 :①做好清园工作 :冬季扫
除落叶,集 中烧毁 ,或深埋土中以杜绝病源 ,这是防治褐斑
多弓1起早落叶。果实 、果梗 、新梢 、叶柄受害 ,初期病斑与叶
片相似 ,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团。 病的关键。②加强梨园管理 :在梨树丰产后 ,应增施肥料 .促
使树势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力。雨后注意园内排水 .以降低
1.2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担子菌门梨胶锈菌 ,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 梨园湿度,防止病害发展蔓延。③喷药保护:花后喷药是防
治此病 的最佳期,喷洒 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
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形成冬孢子角并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或 28%多 ·井悬浮剂400~
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 ,侵染梨的叶片 ,叶片一般不再重复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