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王利 明
最高人 民法院 年 月 日制定了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 《证据规则》),该司法解释总结了目前
现有各级各地人 民法院的证据规则的经验 ,弥补 了现行民事诉讼
法有关证据制度 的缺陷,对于保障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推
动司法改革 ,具有重要意义 ,是完善我 国有关证据方面的民事实
体法和程序法的重要规则 。其颁布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但还存在
着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拟不揣浅陋 ,
对该规则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从总体上来看 ,我 国民事诉讼法选择 的仍然是 “以法官依职
权收集和调查证据为主、当事人举证为辅”的民事证据模式,从
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程序公正和裁判公正的要求 。尤其是民事诉讼
法 以及有关的法律在证据制度方面规定得十分简陋,进而导致在
具体的民事案件 中,一些基本 的证据规则仍然缺乏,无法适应社
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保障司法公正的需要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 ,
我 国各级人 民法院先后开展了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改革 的措施
也大多围绕 民事证据规则的运用而展开 的,如强化质证 、实行举
证时限、庭前交换证据等 。 《证据规则》正是在总结这些经验 的
基础上 ,对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所使用的证据 的基本规则做 出了规
定 ,我认为该规则的制定是必要的,其 内容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
中国人 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
任。
提高诉讼效率将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 “以事实为根据 ”无非是 “以证据为根
据 ”, 因此 ,证据规则 的不合理和不完善很难保 障司法 的独立 、公正 以及
案件真相 的发现 。针对实践中因为缺 乏证据规则而 出现一些司法不公 的现实
问题 , 《证据规则》的出台确有助于增进 司法独立和保 障司法公正 。这具体
表现在:
第一,确立 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审查判断证据 、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规则,从而弥补 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方面 因缺乏必要的基本规
则 ,而导致 的对证据审查 、认定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缺乏证据规则 ,
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留下过大 的空间,并且极大妨碍 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
定和作 出公正的裁判 。尽管从总体上说 ,绝大多数法官能正确地运用 自由裁
量权 ,但如果极少数素质极低 的法官利用 因证据制度的不完善而获得 自由裁
量权来谋取私利 ,就足 以造成冤假错案 。例如 ,个别法官帮助一方当事人聘
请鉴定人而否定另一方当事人 的主张 ,甚至造假证据 、造假案 ,在事实认定
方面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很大程度上是钻了证据制度不完善的空子 。
《证据规则》最大的意义就是在 民事证据制度方面建立 了一套基本的规则 ,
确立了当事人举证的原则及有关举证责任倒置 、免证 、 自认 的规则,确立 了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的范围和程序 ,规范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 ,确定了质
证和证据审核、认定的详细规则,这就填补了我国证据制度 的空 白,为法官
审理案件 、认定事实提供 了可供操作和适用的规则 。同时,在法官不遵守这
些规则之时,当事人、律师可 以根据证据规则对法官的行为进行评价 , 级
法院或上诉审法院依据证据法对下级法院或一审法院实行监督,从而形成一
整套对法官在证据的运用 、采纳方面 的有效的制约体系 。这就有助于保证司
法的公正,防止肆意裁判与枉法裁判 。
《证据规则》确定了关于证 明力的判断规则 ,这既有利于法官准确地认
定事实 ,同时也是对法官 自由裁量权 的限制 。因为在缺 乏证据规则 的情况
下 ,事实上完全采用 的是 自由判断的方式 ,而 《证据规则》详细规定了证据
①在诉讼活动 中如何正确 的理解 “以事实为根据 ”的含义 ,值得探讨 。过去我们一直
认为 ,所谓 “以事实为根据 ”是指 :由法官在亲 自调查取证 的基础上所认定 的确凿
无误 的事实 ,才是裁判所依据 的事实 。诉讼 的 目的就是要发现客观真实 。任何时候
只要裁判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