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人口分析(二)》学苑出版社.pdfVIP

《中 国人口分析(二)》学苑出版社.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 中国人口分析(二) 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构成(续) 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 一、省区差异 我国人口性别比较高,但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高低相差较大,见表6—3。 性别比最高的是内蒙古 109.02,其次是山西 100,最高与最低之差为11.26。 内蒙古和山西的人口性别比历来较高,如1953年, 趋势,与全国人口总性别比变化趋势吻合。但由于历史 原因和人口机械迁移带来的影响,迄今仍保持着较高的 人口性别比。 西藏人口性别比最低,可能与其特殊的民族风俗及 高原生活有关。1982年,西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1.32, 而同期死亡率为9.92‰,全国最高,并且男性比例高于 女性,使人口性别比仅为97.76。上海市人口性别比1953 99.33,趋于平衡。这同50年代初上海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及50年代中后期上海知识青年奔赴边疆、参加生产建 设,而导致的人口机械迁移密切相关。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又有不少知识青年返沪,城市发展日趋综合、全 3 中国人口分析(二) 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 动力一方面被城市吸收,另一方面就近或就地向农村集 镇输送,而后者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过去30年来, 农村剩余人口有7000多万迁入城镇,其中较多的是男性 人口,对市、镇、乡人口性比例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形成镇、市、乡人口性别比依次降低的格局。1982年, 在人口出生性别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由于人口死亡率 由镇、市、乡渐高,从而使上述格局更加稳定。 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典型的例子:邯郸市人口性别比 为134.4,而相邻的邯郸县仅为93.5;梅州市为118.2 衡水市132.4,衡水县95.3,等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性别比低于100的218个市、 县中,市只有5个,仅占市总数的2.1%,而县213个 却占县总数的10.0%;高于110的435个市、县中,市 就占了84个,占市总数的35.6%,而35个县仅占县总 数的1.6%。 三、人口性别构成的城市差异 城市的人口性别比高于农村,而对于各种不同类型 的城市来说,人口性别比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 专业化城市高于综合性城市,重工业城市高于轻工业城 市。 上海、北京、天津是发展多年的综合性城市,经济 建设、城市规划向多方位方向发展,人口性别比较平衡, 为102.8左右。而工业部门较窄的城市往往出现性别比 较高的现象,如五十年代的鞍山、抚顺、包头,七十年 4 中国人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