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中外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1.能够完成表格,准确知道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建立的具体朝代,并理解这些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利用表格形式,知道重要朝代的监察和考核制度,正确认识官员管理和考核制度对古代中国发展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通过文献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的原因,总结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认识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越来越淡化出身、强调个人才能和修养,影响至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核心内容难点: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苻坚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资治通鉴》探究一:古代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朝代选官制度西周--春秋春秋战国秦汉武帝魏晋南北朝隋--明清世官制(世卿世禄制)荐举功劳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任务一:了解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世官制的选官标准和影响是什么?西周--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材料一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那么对于卿、大夫、士而言,就有“国”和“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对于诸侯而言,只关心自己的“国”,而不关心周天子的“天下”。——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等标准:血缘影响: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但保障奴隶主贵族利益,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周天子统治。

出身没落贵族,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后在楚国做兰陵县令。出身没落贵族,曾与吴国伍子胥等佐吴王阖闾统领大军攻楚,大败楚军。出身平民,曾为宋国大夫,并拒绝过楚王、越王的赏识。出身没落贵族,曾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后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继而周游列国。出身贵族后裔,家境贫寒,周游列国向多国国君表达自己的主张,得到部分赏识。出身不详,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后弃官归隐。韩国公子,多次进谏韩王励精图治未果,遂著书阐述其法治思想,秦王读后仰慕至极,为了见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王被迫派韩非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离间未受重用,下狱而死。出身平民,曾为宋国大夫,并拒绝过楚王、越王的赏识。出身不详,不应楚威王之聘,仅任宋国地方漆园吏。问题2:根据地图上的人物生平和材料二,思考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制和军功爵制的背景和作用。材料二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制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给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人的政治地位要由有无军功来决定。这对旧贵族是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于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来说,是个鼓励;就是下级士兵,也可以通过军功在政治上获得一点优待。——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作用: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军功爵制还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背景: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基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争相招揽人才;百家争鸣,“士”阶层的活跃;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推动。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帝——察举制材料一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需要有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思想与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察举制建立......察举制以儒家思想作为官员选拔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依靠乡里舆论评价和考核并重的人才选拔方式;确立了每年按规定定期选拔官员的常科,如孝廉、茂才(秀才)、察廉;确立了按需要随时选拔官员的特科,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法、治剧、尤异等,使官员选拔有了明确的针对性。这都表明察举制是一种较之前更为成熟的官员选拔制度。察举之外还有多种途径,彼此相互补充。如皇帝可以通过“征召”,选拔品学兼优者为官。国家还设立太学,通过学校教育考试为官等。——《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用书》任务二:了解汉代的选官制度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察举制推行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背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特点:选官形式多样化;征召和举荐相结合;国家太学培养模式,选拔后备官僚人才;以儒学思想为指导,以德才作为选官标准。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