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传与盛军述略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盛传与盛军述略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一、周盛传与盛军的产生 5 (一)早年办团练 5 (二)盛军的组建、特点及在淮军中的地位 7 二、周盛传及盛军与太平军、捻军作战 13 (一) 常州战役 13 (二)解雉河集之围 14 (三)信阳追剿之战 15 (四)镇压西捻 15 三、周盛传与天津海防 17 (一)周盛传天津布防的策略与措施 17 (二)周盛传小站练兵 21 (三) 周盛传与《操枪章程十二篇》 25 四.周盛传在天津的民政措施 29 (一)小站屯垦 29 (二) 兴修水利 31 (三) 赈济灾民 32 (四) 开办义塾 34 结 语 35 参考文献 36 后 记 39 引 言 周盛传及盛军概述 周盛传是淮军的重要军事将领之一,他积极提倡和学习近代先进的军事科技,在清朝末年的军队建设中有一定的建树。清末年间,周盛传与其兄周盛波共同领兵征战沙场,报效国家,李鸿章在周盛传的挽联中称二人“璘玠齐名”。处于清朝末年的周盛传及盛军最初致力于为清廷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后又担任拱卫京师的重任,屯垦于天津,在淮军中可谓是“兵农并重”,功勋卓越。 周盛传(1833~1885)同治三年(1864),周氏兄弟参加常州战役,率盛字营由小南门攻入,周盛传在战斗中中枪、坠水,“仍裹创会攻,攀城先登”。克常州后,“闻叙功以原官交军机处遇缺先行题奏,并加提督衔,”并以抚标亲兵三营改为传字营,自此周盛传开始独领一军。 同治四年(1865),周盛传及其兄周盛波率盛军镇压捻军,解雉河集围,破牛洛红于亳州,迭战于许州、柘城、罗山等地。同治六年(1867),周氏兄弟率盛军追太平军入山东,会同淮军各营平东捻。同治七年(1868),周氏兄弟参加会剿捻军张宗禹部队的战斗,与淮军各营平西捻。周盛波“晋号福龄阿巴图鲁”,周盛传赏穿黄马褂。是年,周盛波乞假回乡养亲,因河南唐县民寨事件被李鹤年弹劾,李鸿章以其身在前敌,不知其详,“免其科罪”。之后由周盛传接统盛军。 同治九年(1870),周盛传随李鸿章赴陕西镇压回民起义,于河儿川、孔严寨擒回民起义将领马志龙、戴得胜,北山回民起义得以平定。 同治九年(1870)秋,李鸿章移督直隶,调周盛传及所部盛军屯卫畿辅之地。 同治十年(1871),周盛传及盛军移屯青县马厂。同治十二年(1873),周盛传及盛军筹办大沽、北塘及新城防务,于同治十三年(1874)当时,李鸿章奉命兴复京东水利,于是命周盛传及盛军办理津沽屯田事。周盛传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周盛波奉诏在淮北选募淮军5000人,编为10营,赴天津备防。周氏兄弟同领盛军,在天津操练士兵。是年,其母卒,周盛传回籍治丧,周盛波仍留营中。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周盛传病故,由周盛波代署湖南提督,后实授,独领盛军,拱卫畿辅。周盛波于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病故。但周氏兄弟所练的盛军仍然在淮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时,大同镇总兵卫汝贵统领盛军13营赴朝鲜作战,因军纪败坏和怯阵溃逃被逮问,改由吕本元、孙显寅会统。 周盛传与周盛波兄弟二人都曾是盛军的两位最高将领,对盛军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周盛传具有更强的军事创新意识和才能,在盛军屯卫京津的活动中,主要是由周盛传进行组织和策划活动,因此相对而言,周盛传对于盛军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领导作用。 二、有关资料文献和研究现状 有关周盛传及盛军情况最重要的原始史料是《周武壮公遗书》,这部书卷首附年谱,卷一至卷九收公牍,外集卷一收练兵告谕,卷二收书札,卷三收家书。别集一收杂文随笔。附录则收诗赋挽联等,金天翮撰))各地士绅兴办团练也十分踊跃。 1.咸丰三年(1853)至咸丰四年(1854),始办团练。 咸丰三年(1853),周盛传及其兄弟六人在乡办团练保卫乡里。咸丰四年(1854),周盛传在其乡安徽合肥六十墩的故宅被太平军焚烧殆尽,家人死伤数人,亲族颠沛流离,周盛传拒绝太平军的诱降,继续集壮丁对抗太平军。这一时期团练的成员主要是附近乡里的丁壮,规模也只有数百人,由于周盛传的家乡六十墩是桐城、舒城太平军援军的必经之路,离城距离较远,官军难以到达对其进行保护,于是周盛传及其兄弟集壮丁“在周兴店筑圩御敌。” 类似于周盛传这种家人及亲属被太平军或者捻军杀伤的情况,在周盛传所组织的团练成员中普遍存在。其所带领的团练一方面是为了保全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太平军、捻军的仇恨,因此团练成员对抗太平军与其切身利益是直接相关的,战斗力很强,在与太平军交战过程中大都能竭尽全力。 2.咸丰五年(1855)至咸丰八年(1858),率团练保卫乡里。 咸丰五年(1855)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