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生物合成调节机理-3调节课件
组成型酶:在细胞中量比较恒定的酶; 适应型酶:酶合成明显受环境因素影响,调节型酶; 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酶的生物合成;为了使代谢有条不紊进行,需对适应型酶的生物合成进行调节; 包括:转录水平,转录产物加工,翻译水平,翻译产物加工,酶降解调节等。 在所有的生物中,转录水平的调节控制对酶的生物合成至为重要;转录水平的调节控制又称基因的调节控制; 原核和真核基因组 基因(gene)是指DNA分子中的最小功能单位。包括RNA(tRNAr、rRNA)和蛋白质编码的结构基因及无转录产物的调节基因。 基因组(genome)是指某一特定生物单倍体所含的全体基因。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就包含了一个基因组;而在真核细胞中则是指一套单倍染色体的的全部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基因组大,有多个复制子;mRNA 为单顺反子; 2、有大量重复序列,根据重复次数可分为: ?单拷贝序列,主要编码蛋白质,数量多,但含量少 ?中度重复序列,可重复几十到几千次,编码tRNA、rRNA和表达量大的蛋白质 ?高度重复序列,可重复几百万次,不编码,有高度变异性,可作指纹图谱分析 3、有断裂基因,即基因中有外显子区和内含子区,转录后经剪切去掉内含子后才成为可翻译的mRNA模板或功能rRNA。 4、DNA上有多数不编码序列,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1960,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 与生物合成相关的四个基因: 调节基因 Regulator gene ; 启动基因 Promoter gene ; 操纵基因 Operator gene; 结构基因 Structural gene ; 结构基因(S)遗传信息 转录 遗传密码mRNA 翻译 多肽链(酶蛋白); 操纵基因(O) 与一种变构蛋白(R产生的)特异性结合,操纵酶的合成与速度; 启动基因(P) 决定酶的合成能否开始; 两个结合位点: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环腺苷酸(cAMP )-环腺苷酸接受蛋白 (CRP)复合物的结合位点; 原核生物酶合成调节的遗传机制 操纵子学说 酶的诱导和阻遏操纵子模型 1、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link) 2、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link) 3、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link) 指易利用的碳源阻遏某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碳源过量 代谢途径 降解 放出能量部分存在ATP AMP浓度降低 cAMP,cAMP-CRP浓度降低 启动基因(P)上没有cAMP-CRP RNA聚合酶也无法结合到P 结构基因(S)上的信息无法转录 酶无法合成。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 图5-10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乳糖操纵子的降解物阻遏 图5-12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的可能机制 二、真核生物酶合成的调节 大多从DNA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 无统一的理论与模型;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细胞中酶生物合成阐述内容: 1、细胞分化改变酶的生物合成; 2、基因扩增加速酶的合成; 3、增强子促进酶的合成; 4、抗原诱导酶的合成。 (一)细胞分化改变酶的生物合成 细胞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随细胞分化,酶的生物合成受不同调节控制发生变化; 典型例子:细胞衰老,癌症; 相关酶:端粒酶; (二)基因扩增加速酶的合成 Gene amplification,通过增加基因数量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 发生在个体发育某阶段或细胞分化某一过程; 或可由选择压力引起,作为应急手段; (三)增强子促进酶的合成 增强子modulator又称调变子,是一段高效增强或促进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重要性:促进同源或异源启动基因的转录活性增强效果可达1000倍; 发现:猴子病毒SV40中发现; 作用: 1,控制某些基因表达; 2,高效增强某些基因表达; 特性:具有细胞或组织特异性。 (四)抗体酶生物合成的诱导 抗体酶:abzyme,催化性抗体(catalytic antibody),一类具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抗体:由抗原诱导产生并与抗原具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 1948,Pauling酶过渡态理论:酶与底物结合在过渡态时最强; 1975,Kohler,Milstein,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6年,Lerner,Schultz,催化性抗体; 方法:修饰法、诱导法; 1、半抗原诱导法 2、酶蛋白诱导法 以某种蛋白酶作为抗原诱导抗体酶产生; 过程: 第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