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结构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工程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绪论 1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1 1.2 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 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4 第二章 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6 2.1 尺寸拟定 9 2.1.1 桥孔分跨 9 2.1.2 截面形式 9 2.1.3 梁高 10 2.1.4 细部尺寸 11 2.2 主梁分段与施工阶段的划分 12 2.2.1 分段原则 12 2.2.2 具体分段 12 2.2.3 主梁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3 第三章 作用效应计算 15 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 16 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作用效应组合 23 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作用效应组合 28 第四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33 4.1 计算原理 33 4.2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36 4.3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41 第五章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41 5.1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2 5.1.1摩阻损失 42 5.1.2. 锚具变形损失 43 5.1.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46 5.1.4.钢束松弛损失 49 5.1.5.收缩徐变损失 50 5.2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54 第六章 次内力的计算 55 6.1 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55 6.2 预加力引起的二次力矩 55 6.3 温度次内力的计算 56 第七章 内力组合 59 7.1 内力组合原则 59 7.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63 7.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第八章 主梁截面验算 66 8.1 截面强度验算 69 8.2 截面应力验算 71 8.2.1 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 71 8.2.2 法向拉应力 72 8.2.3 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73 8.2.4 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77 8.2.5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 79 8.3暂状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力验算 83 8.4挠度的计算与验算预拱度的设计 83 第九章 施工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85 9.1 材料设备及施工程序 85 9.2 支架及模板 87 9.3预应力束布置 87 9.4 混凝土工程 87 9.5 张拉和压浆 88 毕业设计总结 91 致 谢 92 参考文献 93 附录1:实习报告 94 附录2 外文文献翻译 94 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芳世湾大桥)km范围内,自公元前159年至公元1980年的2139年间共发生有感地震77次,其中具破坏性(M≥4.75级)的强震16次,主要分布于钟祥、仙桃、麻城、黄岗、长沙、常德等地;1954年发生于赤壁石坑渡的4.75级地震,震中距主坝约15km,震中烈度为Ⅵ度,震源深度8km,影响到坝址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由此表明本区近期属弱震环境。 1976年12月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对陆水蒲圻水利枢纽水库地震基本烈度进行了复核,认为建库时将水库地震基本烈度定为VI度是合适的。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之规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可以不考虑砂土液化的问题。 (五)水文地质 测区内最主要的地表水为陆水水库(三峡工程试验坝)区水体,其余仅为一些人工开挖的小型水塘、沟渠。测区内冲沟不甚发育,未见经常性水流,仅排泄季节性暂时水流。 根据桥位处河水水质分析成果,本区地表水属HCO3-Ca型水,呈弱碱性,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Ⅱ类环境水判定:天然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无分解类腐蚀,无复合类腐蚀,所以天然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4主要规程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m。设计主跨为90m。 2.1.1 桥孔分跨 连续梁桥有做成三跨或者四跨一联的,也有做成多跨一联的,但一般不超过六跨。对于桥孔分跨,往往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桥址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通航要求以及墩台、基础及支座构造,力学要求,美学要求等。若采用三跨不等的桥孔布置,一般边跨长度可取为中跨的0.5—0.8倍,这样可使中跨跨中不致产生异号弯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