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正式)课件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阅读§1,作者为什么说这次盛会“信可乐也”? 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 阅读§2,作者为何 “痛”?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了证明第二段观点,作者便用自己读古人文章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再联系当时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一死生、齐彭殇),并力批其非(为虚诞、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世殊事异------其致一也”,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义上来,意义即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之大。 ※ 第三段,如何理解作者的 “悲”? 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 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 诗集的由来 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形成)。 编集的目的 句子:“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 行文的妙处 在说明二者时,作者并不特别予以指出,而是采用交错的手法自然带出。正是由于“群贤”、“少长”至集于宜人的景色之中,“流觞曲水”,才有“畅叙幽情”的“一觞一咏”;正是由生之乐,想到生之“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才有“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之举,并使之传于后世,这样才能达到“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的编集目的。 一、听读: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 二、自读:读准字音,疏通词句 三、理读:梳理文章脉络,把握结构 四、美读:感受书法之美、自然之美、 玄理之美、名士风流之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 2 3 3 4 修禊 映带 流觞 怀抱 悟言 信可乐也 品类 相与 俯仰 放浪 趣舍 若合一契 嗟悼 兴怀 消灾祈福的活动 映衬,围绕 酒杯 指自然界的万物 实在,真的 相处,相交往 一俯一仰之间, 表示时间短暂 胸怀抱负 坦诚交谈 放纵,无拘束 趣通取。舍,舍弃 引起心中的感触。 符契 叹息哀伤 死生亦大矣 亦足以畅叙幽情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所之既倦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喻之于怀 暂得于己 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 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跟朋友)畅谈 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东西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一时感到自得 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必然都要消亡 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鄂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医院诊疗规范管理体系.docx VIP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docx VIP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GBT7725 -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pdf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Numbers in lif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4课时).docx VIP
- 07SG528-1:钢雨篷(一) 国标图集.pdf VIP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pptx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pdf VIP
文档评论(0)